每项牧灵行动都应该将人引向告解厅,在那里,恩宠大能的作为能使我们脱离一切恶,重新赋予我们天主子女和教会成员的尊严。
回想以往的抱怨、责骂和无助,甚至是妄想以自杀和离婚来逃避,再看看当下重归于好的救恩时刻,怎能不由衷地感谢天主,感谢为此恳谈会而付出的兄弟姐妹呢?!
最后天主终于拣选了他们全家四口(儿子、女儿、儿媳、孙子)成为了主的孩子,儿媳在离世之前获得了救恩,成为天国的一员。 十几年来,每当她拖着一身的疲倦回家时,自然会迎来她老伴心疼的责备声,然她总是一笑。
在圣召的危机后﹐人首先是在祈祷中﹐在完全信任、向上主的计划全然交托﹐尤其是在纯粹的信德中﹐重新找到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把人带往天主的怀抱。
正因为他长途跋涉、呕心沥血,圣法伯尔40岁就蒙主恩召。 问:教宗方济各非常赞赏圣伯多禄‧法伯尔,他甚至在耶稣会杂志《公教文明》的访谈中,称之为「革新神父」。您认为这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教宗方济各指出,沃依蒂瓦教宗提醒我们,主教在精神和牧灵生活上共融的重要性,合一为整个教会团体和在每日跟随上主的旅程中寻找可靠方向的人,是指路明灯。
我们每个基督徒在用餐前后,都要祈祷,以感谢上主赐给我们食物和平安。国人虽然没有这样的礼节,却也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这是感恩上的相通之处,但在心理上却有所差异。
谁也不能否认:人格的力量有见证基督并吸引人皈依基督的力量,人格的光辉能够折射救恩讯息所显示的真理的光辉,人格的魅力能使人脱胎换骨———能感化、教育、改变和征服一个人。
教宗于是说:“耶稣显圣容邀请我们敞开内心的眼睛,留意临在整个救恩史上的天主的光明的奥迹。全能的天主在创造宇宙之初便说‘有光’,于是光和黑暗便分开。
我在主日参加弥撒,做这事那事,就足够了吗?其次,我的基督徒生活是否半途而废,不冷不热,让圣神难过,又不愿让圣神推动我们前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