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祈求天主帮助我在有生之年,都能诚悦事奉他。四十年前,我们五位,为散而聚,成为教区司铎,奉天主藉主教的差遣,各有岗位和任务,今日,齐齐整整,同谢主恩。
弥撒后,徐神父和张神父分别在追思台前奉香,洒圣水,举行公追思,为已亡亲人、先辈以及那些没人纪念的炼狱灵魂祈祷。另外,为照顾教友的需要,本堂徐神父还于11月2日晚在沙家浜举行了一台夜弥撒。
1975年11月奉调往新加坡出任圣若瑟堂副主任司铎,协助该堂的英语牧灵工作。
他认为施舍是具体帮助有需要的人的方式,而且也是刻苦节制的工夫,这个工夫正是要使我们不眷恋世上的财富,但追随耶稣所指引的道路:“你们不能事奉天主又事奉金钱”(路16,13)。
走上前我看到,祭台方向的正面和侧面墙之间的角度设计不规则,主耶稣的苦像挂在两面墙之间的斜面墙上,苦像两边的墙上,分别挂着圣母抱耶稣头戴皇冠的油画和圣母的坐像,白色的祭台也斜角立在苦像前面。
在教宗保禄六世自动宗座诏书《某些职务》(Ministeriaquaedam)中亦提到:“执事与司铎候选人都应接受读经及辅祭职,除非已经预先接受;他们也应该有一段适当的时间去实行这些职务,以便为服务圣言及祭台作更好的准备
这座祭台五百年前就建在米开朗基罗所畵的那幅举世闻名的《最后审判》巨大壁画之下。因此,教宗在主持圣祭礼仪时不是面向信友,而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前实行的背向信友,面向祭台墙壁的方式。
因为朝圣人多,山上、山下教堂弥撒一台接着一台,有的堂区因排不上号而临时选择了山上教堂右侧大苦像为祭台给教友举行弥撒。平阴尖山山脚下圣堂由于外地教友到外地朝圣不易,他们大都会选择再到圣心山或若瑟山朝圣。
2003年7月香港张耳惜女士捐款一万多元重修祭台,后张女士又出资翻新圣堂四周墙壁并建二楼。
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圣体大会开幕的隆重弥撒由波兰首席主教约瑟夫‧科瓦尔奇克主礼,并揭幕了波兰和平之后团体赠送的「哈萨克斯坦之星」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