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莫明其妙地问他:“耳更聪,目更明不是更好吗?”他却深有感触地说:“耳朵特别灵敏之后,我连超声波都能听见,反而吵得睡不着觉,因此觉得耳朵还是比较迟钝一点儿好。
尽管已是年过七旬,但不识一字的她耳听心记硬是将早晚课、玫瑰经背熟。偌大的年纪,无论诵经还是参与弥撒都是双手合十,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跪至始终。
老爸悄悄凑到了我的耳边说:你看咱们这一队窗口里的是个新手,之所以慢,原因是每一个抽血的人几乎都被扎两三下才见血。
在当天的弥撒福音中,天使告诉若瑟不要害怕娶玛利亚为妻,因为她将为世界诞生厄玛奴耳,意即天主与我们同在。天主与我们同在就是和平。礼仪中的《集祷经》也说:愿我们能在合一与和平的层面不断成长。
教宗然後谈到忒辣芬,雅各伯的妻子辣黑耳私藏的偶像(参阅:创卅一19)。教宗说:令我难过的是,看到司铎走到生命尽头时焦虑不安。当他处於昏迷时,侄子们像秃鹰一样守在那里,看看有什麽可以拿走。
最後,祂在哥耳哥达的丘陵上停了下来。天主的爱在这个地方达到极致,难以丈量。面对此景我们无言以对,内心茫然。天主对我们的思虑超过了我们的虔敬。
用中华文化中多元通和理念诠释《圣经》中的你们应该彼此相爱;用敬业奉献精神诠释《圣经》中我来是服侍人,不是受人服侍;用国学中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的理念来解释《圣经》中谨守口舌、不说坏话、
现代女青年的择偶标准多半要看男方是否有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和非常亮丽的面子,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说:如果不能‘五子登科’,谁会理你!
耳听不如一见,正好第二天是个主日,根据当地教友的生活习惯,弥撒一般都在下午举行。这里弥撒的举行礼仪与我们北京北堂有所不同,它的特点是,先教唱圣歌,然后是圣经分享,最后举行弥撒。
圣周四,耶稣建立圣体圣事,在逾越节餐桌上提前作出祂在哥耳哥达的献祭。耶稣为叫门徒们理解祂对他们爱,给他们洗脚,再次以身作则教导他们该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