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时代迁徙者的路途上,挤满了受伤和垂死的男人和女人,他们在天主台前痛苦地呼喊。他们往往是那些逃离战争和恐怖主义的人,正如这些日子中我们不幸看到的一样。”
1931年,为了纪念厄弗所大公会议1500周年,教宗比约(庇护)十一世颁诏钦定“玛利亚天主之母节”。圣诞节日,我们的目光聚集在降凡尘世的天主圣子耶稣身上。
即使我们经常「只在有需要的时刻」寻求天主,但是「天主看得更远,并邀请我们走得更远,不只寻求祂的恩典,更要寻求祂;不只把问题,更要把生命托付给祂」。
教宗说:我们在天主内,天主在我们内:这是基督信徒的生活。我们不要停留在世界的神内,不要停滞在肤浅的表面,不要崇拜偶像,不要贪图虚荣。要存留在上主内。祂给我们的回报是:祂存留在我们内。
“信德”去年5月20日第4版引用一个报花——“祈祷的手”,有的读者可能不太在意,殊不知它蕴含着一段感人肺腑的爱的佳话,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皆驰名于世。
四旬期是察看我们内心的有利时期。三钟经后,教宗向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4万多名信众宣布,3月28日至29日,星期五至星期六,将是特别忏悔的时刻,取名为24小时奉献给天主。
但无论他们多么辛苦劳累,晚饭后的祈祷是从不会间断的。每到一个堂口,一户人家,和他们一起祈祷已成了一种享受,那是在修院未曾有过的体会。安息日,一个特别的日子。天主说你们六天劳作,第七天当休息。
关於二者的区别,教宗解释说,诫命是一种不需要对话的传播,话语则是构建关系的基本工具,例如对话。爱以言语为食粮,一种是接受命令,另一种是意识到有人试图与我们交谈。
教宗继续说:我们都必须经历死亡,但一种是与魔鬼结缘的经历;另一种却是在天主手中的经历。我喜欢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从起初便在天主手中’。
教宗解释,司铎“首要的”召唤是亲近天主,这会帮助司铎们“为他的司祭职汲取一切所需的力量”。通过亲近耶稣,司铎们与祂一起经验喜乐与悲伤,司铎们的力量来自耶稣,而非司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