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和一位昆明的朋友(熊世文先生)展开来深入梳理文献时,竟然在下卷第二十七至二十八页里找到更详尽的文字:“问曰:人于临终之倾,痛悔之情既切、告解之愿亦恳,但无神父以行告解之规,亦得彼罪之赦否,曰:……虽无神父
大概有不少人知道圣若望·臬波谟神父,他是14世纪一位波希米亚皇后的听告解神父,当时国王多疑,怀疑皇后有不轨行为,便强迫神父把皇后所告之罪说出。
他又说,解救人的不是科学技术,而是天主的爱。关于教宗主持这台弥撒的盛况,本台特派记者卡洛里斯从马耳他作了以下报道:人的一生中没有一个时刻是完全不依靠天主的。
e、注重告解圣事,要求修生勤办告解,常更新自己的心灵,与主建立密切关系。f、每月避静一次,每学期开学举行大避静。g、定期讲解《修生守则》要求爱修院如家,不做损害修院利益和修生身份不合的事。
违反了教规,要告解。轻者轻罚,重者重罚。明显的坏榜样要作明补赎。严重的违犯教规和教律,要受停止办告解,停止通功,甚至开除教籍的处分。
在大竞技场,你们还领了告解圣事,获得了天主的宽恕,更祈求祂的帮助,好能善度人生。
多少卧病在床的教友,体验到您基督般的关怀与慰藉,多少医院的病房里,传报着您天父般的慈悲与怜恤;教堂圣洗池前,您施行的傅油授洗,使多少迷途的荡子,重返家园;殡仪馆告别室中,您主持的安所礼,送多少刚刚辞世的灵魂
几十位神父不辞辛劳地在告解亭排班听告,帮助大家以洁净的心灵迎接圣体。与此同时,各堂区轮流在驿站服务,为彻夜朝拜圣体的教友们提供了热饮和茶点,这种默默奉献的爱德服务,成为彰显基督奥体的另一道亮丽风景线。
教宗解释道,人与天主不存在一种“必须做才能获得”仪式的商业关系,而是一个“自由和爱的问题”。教宗提出了测验我们的信仰的方式,第一步是问,“信仰对我来说是什么?
他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念日课,做默想,然后做弥撒,讲道理,听告解,给新教友付洗,为百忙中的刘神父排忧解难,年逾百岁,还是如此。董神父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