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娇娇意识到这些时,她一旦在课堂上感到自己有情绪了,就会扭头去看教室前面的十字架,做一个简短的祈祷,请求耶稣把情绪拿走。为让她学会包容,神父给她的补赎经是为最能惹她生气的学生念一段经文。
教宗指出,十字架就是一块「绊脚石」,而现代的诺斯底主义者寻求一种有点虚无缥缈的基督徒灵修。教宗接着警告,有些人总是想要在基督徒身份上创新,他们「忘记自己蒙拣选、被傅油,拥有圣神的保证」。
画十字圣号是要提醒我们在以怎样的名分向天主祈祷:以天父的子女(因父)、基督的肢体(及子)、圣神的宫殿(及圣神)、通过主的十字架所救赎的灵魂(十字)!多么可畏的名分!
在信仰生活中,我们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勇敢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让自己的灵魂得救,也帮助他人得救。一位大叔动情地说。
想到吾主耶稣为拯救我们而牺牲,被钉十字架的辛酸和无奈,被钉时那种无法形容的凄惨与痛苦,然而他还这样一如既往地爱着我们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宽恕普世的伟大胸怀以及博爱情操,此时此刻都在我的心里回荡。
教宗这本书的最后章节是对耶稣的苦难、被钉十字架、被埋葬以及在最后章节中耶稣自死者中复活及其历史意义,作的非常精辟的反思。
因为耶稣复活是我们信仰的中心和高峰,假设,我们信的耶稣仅是轰轰烈烈地活了33年,最后屈辱冤枉地死在十字架,而没有复活,如此,我们信仰的只是一位伟人,这样的信仰就会大打折扣。
修女接待站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宝鸡市教友中出现了许多异像:白天看到空中飘浮着玫瑰花、看到圣母显现、耶稣背着十字架显现。教友们尘封了的信仰热情再度焕发出来。
教宗指出,圣咏第22篇是一则悲伤感人的祈祷,将我们带到耶稣的十字架前,让祂的苦难在我们眼前重现,分享祂复活的丰厚喜悦。 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麽舍弃了我?你又为什麽远离我的恳求,和我的哀号。
他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西安南堂的发展简史,介绍了圣堂内各种建筑设施的宗教意义,当老师讲到为救赎世人而甘愿被钉十字架、无私无畏奉献自己宝贵生命的耶稣基督时,同学们都不约而同举起手中的相机对着苦像拍摄,这位两千多年来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