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礼仪宪章中我们读到为获得圆满的实效,教友必须以纯正的心灵准备,去接近礼仪,又要心口如一,并与上天恩宠合作,以免白受天主的恩宠(礼仪11)对于信友而言,最重要的准备就是洁净自己的心灵,为耶稣准备好空间。
郑瑞平神父着重阐述教堂作为天主临在的象征,使人见景生情,同时也净化心灵,使人们的心灵成为真正的圣殿。贾北堡村是一个拥有1000多居民的村庄,而天主教徒仅有70人。
人这样做,是自我封闭,没有前途,没有救援,无法自救。教宗解释说,一如福音中描述的那位富家人,他拥有一切,身穿紫红袍,天天奢华地宴乐。
我们在自私自利或自我得意中自我封闭,被权势和物质吸引,将希望寄托在世俗虚荣、钱财和成就上。教宗方济各引述天使的提问告诫我们说:为什么你在那里找寻?那些东西不能给予你生命!
教宗进而说:如同依撒意亚那样,我们也受邀不自我封闭,不将我们的信仰收藏在地下室,一遇困难就躲进那里。
他说:「在一个好像天主不存在,只有物质层面和封闭生活的城市中,人自以为是一切的创造者、管理者,唯一的主人:所有建设、经济、交通、科技等等,全都由人决定。
心中熊熊的烈焰被外表的静默所掩盖,对父母家人的那份思念转化为不断的祈祷、守规矩和尽本分……回想发愿临近的那些日子,我们没有着急由修会到堂区跃跃欲试的萌动,没有嫌两年封闭的时间太过漫长
教宗表示:我宁愿看到有勇气冒一千次风险走出去的要理教员,也不愿看到埋头读书、知道一切的要理教员,他们总是封闭自己而且有病,有时患的是思想上的病。
教宗方济各反思全球化社会的荒谬现象:全球化「让人认识到世上贫困弱小者的处境,增进人的交流与关系」,但全球化也倾向于个人主义、自我封闭、和某种冷漠的态度;不仅在个人层面,在机构和国家层面也对死于饥荒或深受营养不良之苦的人漠不关心
教会如果封闭在自我和过去中,她将背叛自己的身份。因此,我们要重新发现作为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的美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