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纠正这种错谬,愿大家一齐同我探讨第一个问题:“天主之爱”在行为中的涵义。 “天主之爱”是一种需要信仰和努力的意志行为。
春节前,我再次到医院看望他,傅主教在病床上与我商议他的“五教同光、共致和谐”的理念。他说,中央提出和谐社会要共享共建,希望“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堂区一位王姊妹苦口婆心地劝服一位电厂退休干部去教堂体验生活,他却不满意教堂沉默的气氛,不愿看到冷漠的表情,他说堂里没有温情、没有欢乐、缺少人际交流,进堂几次就离开了。教友不该反思我们缺少爱的行动吗?
除了在礼仪生活上的祭献外,还要实践生活上的祭献、服务和牺牲,以履行圣化世界的使命;教友也负有先知职,去宣讲真理,带出正义、仁爱和和平的精神;至于教友的君王职,是为分享基督王道的使命,让天主在自己心中、家中、工作地方及普世为王,
去世前3天,主教还手捧刚满月的侄重孙,寄予小家伙未来接班做神父的厚望!王修女这样说:(今天)心情从来没这样沉重悲痛过,不断浮现出4天前主教倒在地上,当我们到跟前时,他那求救的眼神和两小时后晕厥的情形。
在7月24日主日弥撒后的洗礼中,当本堂王神父问他你信全能的天主圣父创造天地万物人类吗?你相信人有一个不死不灭的灵魂吗?他握紧拳头回答道:我信!
公开接见活动所选读的《依撒意亚先知书》就是在回应上主的这一亲近,喜乐赞美道:那传布喜讯,宣布和平,传报佳音,宣布救恩,给熙雍说‘你的天主为王了!’的脚步,在山上是多麽美丽啊!
因此,他们应向天主恳求懂得妥善治理的恩宠,就像撒落满王那样,向天主祈求的不是金银或财富,而是治理的智慧。
大哥名叫王化灵,圣名若瑟,是石家庄市赞皇县西王俄堂口的一名教友。大哥一生很苦,养育了4个孩子,两男两女中三个是弱智,且多病。
我已习惯把弥撒中的读经在前一天的晚上先熟读几遍,这样在弥撒中听神父讲道理就能更好地理解,使天主圣言扎根在心里,实践在生活中。圣经上说:“敏于听教,迟于发言,缓于动怒,箝制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