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中多处提到耶稣动了怜悯的心,而且《玛窦福音》第廿五章记载,耶稣阐明了每个人接受最后审判的标准(参阅:玛廿五31-46)。天主广施祝福,因此人类也能以祝福来回应。
教宗谈到即将来临的大圣若瑟瞻礼,说:「请你们效法大圣若瑟的睿智,乐于理解并落实福音。」教宗接着表示:「在生活、工作及家庭中,在喜乐和痛苦时,大圣若瑟不断寻求并敬爱上主,堪当圣经称之为义人和智者的赞许。
主日福音记载说,门徒们看到复活的耶稣,想是见了鬼神,以为耶稣“因他们背叛和抛弃祂而来跟他们算账”。看到他们精神恍惚,满是恐惧,耶稣就“开启他们的明悟,叫他们理解经书”(参阅:路廿四35-48)。
教宗提到《福音的喜乐》劝谕的思想,指出对一种将特权领域的利益放在中心的经济系统而言,穷人实际上“成了不能容忍的包袱”。这种“忽视或筛选道德原则的市场创造了不人道的条件,打击到已经处在不稳定状况的人”。
教宗在诵念三钟经前评论了当日的福音读经并强调,亲近病患是在接受最终审判时会被问及的一件事,祈祷结束后,教宗想海地人民表示亲近,呼吁他们走和平之路,教宗还念及今天的海洋日并呼吁人们“关爱海洋健康,海中无塑料
由此可见,善行是何等重要,所以我们都必须把自己所信的,所知的,所说的和对别人所传扬的福音圣训,真美善圣,全部兑现在有形可见的行动上。
这如同主日福音记载的,耶稣与富贵少年相遇,聆听他的困惑,并协助他分辨。教宗说:「天主圣言使我们向分辨敞开,光照分辨。
我们再一次面对福音的悖论:“藉着服事,而非随心所欲,我们成为自由的人”。教宗在此再次提出耶稣为门徒们洗脚的典范。“没有爱就没有自由。随心所欲的自由不是自由,因为它只考虑自己,不结果实。
这位阿根廷神父接着说,“让我们看看福音,耶稣治好百夫长的仆人时,祂并未到现场,而是从远处行了这奇迹。福音继续不断地活在我们中间,透过圣母玛利亚一再重复着奇迹。这就是我要讲述的故事。
为全心跟随纳匝肋的工人耶稣,他曾加入熙笃会苦修七年;结果为彻底回应耶稣他的召叫,晋铎后前往撒哈撒沙漠,以简朴的临在,在当地贫苦的土人中,热切祈祷及充满仁爱的友谊生活,为主的福音作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