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年纪上第十六章7-43节记载当达味迎接天主的约柜进城,安放在会幕之时,他更分派专职音乐的肋未人,在天主的约柜前事奉、颂扬、称谢、赞美上主以色列的天主,在那里鼓瑟弹琴歌颂天主。
(肋19:18)约瑟夫·F·纽顿博士在自我反省中说:“人性中搀杂着伟大与渺小、善与恶、崇高与卑微。”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都有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过失,谁能保证自己的一生不犯错误呢?
天人合一的奇妙化工就在我们身边,我此时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曲《唱阿肋路亚赞美主》冲出喉咙……步上教堂前的石阶,钟声响了起来,好美好美的钟曲呀!
“纳匝肋能有什么好事?”“你永远不可洗我的足。”这一切都未曾打动我的心。
教宗最後表示,纳匝肋圣家清楚了解一道敞开或关闭的门的含义,尤其清楚这对即将生子、无家可归、逃避危险的人意味着什麽。
(耶肋米亚1:5)也许我们的信德真的太小,甚至都没有期待过天主还能如此认真的对待了我们这微小的请求和做法。一种无法言语的感动在心中涌动。我们只想说:天主,谢谢你,谢谢你把我们看得如此宝贵。
耶稣在纳匝肋开始祂的使命时,走进犹太会堂,称自己被派来是为了释放受压迫者和俘虏,让盲者复明,开启恩慈之年,也就是开启宽恕和亲近上主之年,开通一条通往天主的道路。
我们在《肋未纪》中也看到这种思想,圣史玛窦熟知这犹太人的象徵,即罪过唯独藉着倾流的血才能得到宽恕。
然而,他听说纳匝肋的耶稣来了,就喊叫说:耶稣,达味之子,可怜我吧!他不在乎别人的斥责,不在乎别人对他的态度如何,他心里只想着,只要耶稣听见我的呼声,他就一定会来救我!
更加显著的是:司祭即神职,乃是专务敬天之礼并为此而蒙召的人,换言之即今日的弥撒圣祭和圣仪的施行者;天主在古时也特别拣选了各个时代的先知,为了以色列民族信仰的复苏和全人类得以救赎,不仅有四大先知:依撒意亚、耶肋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