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神父拿着教会急需用的钱在大街上遇见了匪徒,钱全部被抢去了。当神父回到教会后,大家都围过来询问事情的详细经过。可神父却说要找个地方静下来祈祷。
回家后坐下来翻阅,才发现这本书是当地一位职员赠送给神父的,记得当我从神父手中接过书的一刹那,心中曾突起过疑惑:怎么神父也爱读这样的书呢?
农忙时,一位教友病倒了,其他教友就会赶来,白天帮他干活,晚上为他祈祷,果然主就赐下了平安。共为神的儿女,彼此互为弟兄姊妹,填平了人间的鸿沟。
同样,在一位热心教友的推动下,特奥运动会在非常短的时期内影响并改变了数百万人(智障者及因此受鼓舞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生活。
正在这时,屋里走出一位女教友,拿来凳子,摘下几个,笑容可掬地要我们尝尝。我伸手拿了一个,试着咬一口,有点像鲜桃的味道,但比桃甜,好吃。此刻那主人又补充一句:这果尚可作药用哩!
第九世纪的一位礼仪学家视铃声的停止为谦逊的记号,使人想到、也效法耶稣的自谦自卑,受辱受苦,不发一言。但也有学者以为,此时期不用铃,而改用木制拍板,原是古代礼仪中尚未采用铃时所用的器具。
恰在此时,我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活泼开朗的女教友———黄义英。之后,我们相爱了。她深深的爱使我舒缓了紧张的心情,有了平稳的心态,更使我的能力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感觉这是天主赐给我的恩惠。
这使我想起一位学者对纽约的华尔街的评价:“在这繁华拥挤的街道上,生理上的距离不能再短,而心理上的距离不能再长。”处于这样境遇中的人们,又怎会不孤独呢?
另一传说是:一位卧床不起的德国修女凯瑟琳梦中来到圣母的最后隐居地,她将梦中所见记录下来,写了一本书。1891年,名叫拉泽城斯的人根据书中描述,真在伊兹密尔附近发现了圣母玛利亚的最后隐居地。
一位作者说:“接受自己情感上的孤独,是相当难咽的苦果,只有通过这些痛苦的死亡经验,死于某些情感上的需要,才能生发出博爱的情怀。”走出自我,才能呼吸到恩宠的新鲜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