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从一个世俗人的角度来看,德肋撒修女所获得的那些奖金,拥有的那些财富,完全能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过怎样的奢侈生活,享怎样的世福都是可以的,然而她却没有这样做,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基督救赎过程的真正价值,也就是说没有认识到每种真爱的核心是常愿所爱的人获得真益。在此,他们有意或无意把“爱天主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这一爱的诫命脱节了。
我们应向宽恕的喜乐敞开心怀,明认宽恕能使我们重新获得可靠的希望,在每日的生活中做天主慈爱的谦卑工具。
既然我们是天主的子女,我们就有机会获得这份以良善与慈悲对待他人的遗产。让我们向上主祈求,愿我们在这慈悲禧年中也能做些慈悲善行;让我们敞开心灵,藉着我们的慈悲善工使天主父留给我们的慈悲遗产惠及每一个人。
思考生命的最後一程,生命就会获得光照。教宗说:在一次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在病患者当中有一位面容祥和、目光炯炯有神的老修女。‘修女,您多大年纪了?
那些怀着信德投身在这再造奥迹中的人将得以重生,获得子女的圆满生命。今天,耶稣也对我们说:我必不留下你们为孤儿。这让我们想到圣母在最後晚餐厅的临在。教宗说,圣母是圣子的鲜活记忆,是活生生的圣神祷文。
教宗答道,这将有赖天主的力量,因为基督徒是天主藉圣洗圣事所赐的盐;如果基督徒在发光与给予中不停地奉献自己,他将不断获得恩赐,永不枯竭。这就是第一篇读经中发生在匝尔法特寡妇身上的事。
教宗强调,我们获得激励「向前行,而非自我封闭,陷入个人舒适的自私自利」;我们要「勇敢地将上主的讯息带给他人」,也就是展开使命。教宗最後说:「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寻求上主。
因原罪而受伤的心必须通过这个行程获得治癒,好能肖似完美的天父:‘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
人不可呼求天主为获得局部利益或私人目的,不可利用天主之名为任何形式的原教旨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辩护。在这深具意义的场所,我再次由衷地呼吁:永远不要以天主的名义施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