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我们的祈祷也可以涤除罪污,抗拒诱惑,粉碎迫害;安慰忧虑者,鼓励慷慨者,指引旅客,平静风浪,吓退强盗;供给饥贫者食物,感动富者,扶起失足者,支持要跌倒者,坚定站立者。
但是我看到路边有一个流浪者穿得很破在捡吃的,当时我动了怜悯的心,想去给他买食物,但又怕参与弥撒迟到。
1911年9月,修道的庇护神父返回家乡养病;当时没有抗生素,但回到母亲身边,摄取有益健康的食物以後,庇护神父就痊癒了。教宗强调,这就是庇护神父的高尚节操,他从不否定他的故乡、他的根源、他的家庭。
他说:我小的时候,每次家里有庆祝,父母常常让我把食物或其它东西分享给邻居。我很小就做了辅祭,我受到神父言行的感染,决定进入小修院。
您的默想道理不在神学里天马行空,不叫我们从事神学特技表演,而是提供给我们健康的教义,也就是我们信仰的良好食物”。教宗继续对阿林泽枢机主教说:“聆听您的话,我就想到圣奥斯定批注的厄则克耳先知的预言。
爱心小组、祈祷小组、福传小组——看望病人、贫困教友,探访年老体弱者、为其送去食物、福传物品等。有一位叫闫瑞霞的教友,自购圣经,价值近10000元,免费送给索要的教内外朋友。
谈到具体地履行爱德问题时,教宗指出,“另外一方面——这一点对于全球化的进程很有挑战性和促进作用---,现今为有需要的兄弟姊妹提供人道帮助存在无数的方式,比如为分配食物、衣服以及住所的现代化系统。
因此,我们在分享食物和爱的家庭里搭建圣诞马槽,这马槽会提醒我们耶稣是「生命之粮」(参阅:若六34),祂赐予家庭力量,让家人能向前迈进、彼此宽恕。
得救以后,保禄和同伴们受到马耳他人“非常友善”的款待,能够避风雨,获得食物和温暖。教宗说,这些马耳他居民“以殷勤热情的具体行动展现了天主的爱”。
消息进不了他的心里,他无法与别人同悲共苦」,甚至没有吩咐一名餐桌服务人员给拉匝禄送点食物。教宗强调,「这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今天有多少儿童忍饥受饿,缺少医疗必须品,无法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