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你们立了榜样,叫你们也照我给你们所做的去做。”(若13:15)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神职人员在福音的传播中“榜样”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父母给新神父穿祭衣时,当新神父向父母下跪与父母拥抱时,大多数在场的教友都感动的流下眼泪。5月12日,圣召节恰逢母亲节,王俊神父在常州东青天主堂举行首祭弥撒,11位神父共祭,约1000位教友参礼。
我们选自路加福音第三章若翰作证,经过反复的诵读,马神父首先给我们解释了福音的重点,引导我们教友以一个怎样的心灵来准备迎接救主基督的诞生;怎样去预备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径,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实。
当一位拉比看到一个人当众给了乞丐一块硬币时,便斥责说:慈善若使人羞愧还不如不慈善。
因为我们习惯判断,我们不是那种自然地给谅解和慈悲留下一点空间的人。教宗提出慈悲必备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对罪过的羞愧感;另一种是心胸宽大。 教宗首先解释第一种态度,人必须明认自己是罪人。
结合弥撒中的福音片断,斐洛尼枢机再次重申了依撒意亚先知书中指出的耶稣的使命:上主祝圣了我,让我把福音带给穷人、包扎伤口、给囚犯自由、向所有人展示天主仁慈。还有什么比这更加美好、高贵、伟大的使命吗?
教宗在周一致电给科普特礼正教会宗主教塔瓦德罗斯二世(TawadrosII),向科普特教会所遭遇的不幸表示深切悲痛。
队员宋桂梅分享道,有一次,啃了两天馒头就西瓜,她就大胆向天主求些肉吃,结果小吃店给了半锅羊杂碎,旁边的一个卖猪大骨的,给了骨头,每人分到一块。
团体的王焕兰阿姨,为了给修女补充营养,变着法更换饭菜的花样,每天坚持给修女做饭、送饭,实在有事走不开时,就委托她的家人前往医院送汤送饭,风雨无阻。
正巧教我们唱歌的老教友从新疆回来,给我们分享了天主所行的奇迹:有一年她爱人得了重病,一家人祈祷,求主垂怜,并许愿拿出一千元捐给教会,那年月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可是他们生活再难也凑足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