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礼仪宪章》第102号中指出:「教会如此(藉礼仪年)纪念救赎真迹,给信友敞开主的德能与功劳的财富,并且以特有的方式使奥迹时常活现临在,使信友亲身接触,并充满救恩。」
,他们「以善言、善劝及善表,而且也用权力和神权,以基督代表的资格,管理托付给他们的地方个别教会,他们知道,为长者应当象是幼小的,为首领的应当象是服务的,用权力只是为了在真理及圣德上策励其羊群」(《教会宪章
然而,应尽可能在原籍地创造就业机会(参阅《教会宪章》第66号)。这再次谈到了融合,也谈到了原籍地的发展。
期间参与起草的《教会宪章》(DV)中的集体领导、分权制度的教廷改革构想。他与卡尔拉内(KarlRahner)共同起草的《启示宪章》(SC)几易其稿,于大会闭幕前得到教长们的一致接受。
梵二文献,《牧职宪章》),16条说:在良心深处,人发现法律的存在。这法律的来源并不是人。人却应服从之。这法律的呼声告诉人应当好善、行善并戒恶,在必要时,便出现于人心:这事应当执行。那暂应当避免。
1950年11月1日,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XII)颁布《钦定圣母升天》通谕,在《广赐恩宠的天主》(MunificentissimusDeus)宪章中,正式确立圣母蒙召升天的信条:无染原罪的天主之母,
随着时代的进程,在梵二会议的教会宪章和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的光照之下,这位首位耶稣会士教宗将圣依纳爵的教会观拓展得更深厚。
14《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69。15若望保禄二世《社会事物的关怀》通谕34。16本笃十六世《在真理中的爱德》通谕37。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36)。在世界上一些地区,特别是在西方,当今的文化倾向于把天主排除在外,并认为信仰是纯粹的私人问题,与社会生活没有任何关联。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36)。在世界上一些地区,特别是在西方,当今的文化倾向于把天主排除在外,并认为信仰是纯粹的私人问题,与社会生活没有任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