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研究老人学多年的天主教学者表示,「居家服务员」为高龄者、先天性、罕见疾病儿童,以及后天自我照顾能力缺损者等失能者提供不同程度的协助,以进行日常活动,但不居住在受照顾者家中。
记得我与一位老神父交谈时,他曾谈到了他过去的经历,他原是在北京辅仁修院读神、哲学。
几位老教友代表在会上回忆了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多次轰炸南充,及炸死南充天主教慈幼院修女、教友和数万南充人民的暴行。祈求天主赐予世界和平。之后参与本次纪念活动的成员演唱了《圣方济各和平祈祷》及抗日歌曲。
(谷14:36)事实上,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不能幸免,痛苦更是人生的常客,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何看待痛苦呢?是躲避、视而不见?
在我们的福传慕道中,一些慕道者,甚至一些老教友都会常常向神父提出这样的问题:信仰能给我带来什么?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发问的人是我的一位婶婶。
由进德公益培训部组织,与庆祝会同时开办的“2006年司铎培训班”、“安老服务初级护理员培训班”和“体悟信仰、关爱生命”暑期大学生防艾培训班的350多位学员参加开幕式并聆听了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和分享。
上海的老教友有很多优势、有时间、有经济能力、有才能,也有信德与爱德。他们经历了中国教会的风风雨雨,他们对天主的爱更有信心,他们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地鼓励着我们这些风雨中的人们。
终于于1986年12月15日开工,奋战3个月在新联村老堂旧址重新盖起大堂和平房4间。之后,高神父征得修女总院和教区的同意,于1987年在本会口办起了修女分院和医疗站及孤儿院。
曾经的我,在团体内一直做着照顾老人和厨房的卑微的工作。有一天,我跟长上谈话,她谈到了去外面学习的问题,我也跟她很自然地谈论。
参加慕道班,孜孜不倦地反复阅读《圣经》,翻看各类圣人传记和神父修女以及老教友们无数次的学习交流互动。在我们的信仰里常说的一句话是:认识是服侍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