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真正的悔改在于我们愿意让上主来安慰我们。教宗方济各12月7日在将临期第二主日的三钟经祈祷中如此表示。他强调金钱和权势的束缚使我们感到悲伤。
在很多的时候,人习惯于以看得见的世界来衡量美满的人生,但其实外在的东西给人的常常只是表象,而只有内在的满足才能给人恒久的喜悦。
今年76岁的他,和妻子居住在旧金山的一套一居室的出租屋里。他从来没有穿过名牌衣服,眼镜破旧不堪,手表是地摊上的塑料表,他没有自己的小汽车,出门都是坐公交,他曾经的公文包是个布袋。
(若10:9)耶稣的门是敞开的,没有门槛。信仰之门是耶稣为我们开放的,可是我们有意或者无意地加高了门槛,使那些想进门的人望而生畏。笔者亲历了一些事实,供教会成员思考,是不是该拆门槛,能不能用爱心去拆?
太原清徐县南尹村,有个叫贾二刚的青年,因患精神病到处乱跑。1996年冬季里的一天,黄昏时,二刚跑到了离南尹村5里远的桃花营村,在一户教友家里吃饱喝足后便钻进一座新盖的房屋里过夜。
天主必然回应、总是如此。我们天父深知我们需要什么;坚持的目的不在于告诉祂或说服祂,而是为了在我们内滋养渴求与期待。」第二个比喻讲述了一名寡妇不断恳求不义的法官替她申冤。
在耶路撒冷与白冷之间的启迪玛(Kathisma),相传是圣母临近产期与若瑟赴白冷登记途中曾歇息的地方,在厄弗所大公会议(431年)之前,该地已在8月15日庆祝“玛利亚天主之母”节,诵读有关耶稣诞生的福音
福音在中国传播的太慢了,中华开教四五百年,直至现在才有八百万的教友。其间,长达二百多年的“礼仪之争”使得一个初具雏形的中国教会遍体鳞伤;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路线,使正在成长的中国教会遭到重创。
都灵总主教重申这个节目内容的特别之处﹐说道:「在都灵主教座堂内﹐将有许多病人和受苦的人、残疾者和处于困难中的人﹐他们身上带着耶稣苦难的记号﹐却以信德生活、听从主的意愿﹐他们以此奉献﹐一如耶稣在见证天主所赐的爱内
敬爱的刘主教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的德范与话语却永驻心底。“神父!为讲好神学,勿要忽略祈祷!”主教的这句话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回荡于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