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2:20)以基督为生活的中心,教友们以教会为家,是建设教会温馨大家庭和堂区牧灵福传的重心之一。
诺里奇的儒利安(MattBrown)在诺里奇的儒利安感受到天主圣爱的启示650周年之际,教宗方济各致函东盎格利亚(EastAnglia)的主教科林斯(PeterCollins),表达了他在精神上的关怀。
从13岁起,贺丽娜便跟爸爸过日子,除了上学之外,还要照顾爸爸的生活所需,在这个小小的年纪,本来应该在父母的爱护下快乐成长的她,却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这样的成长背景造就了她自卑的性格,幸运的是,没有影响到她的学习
在信仰的天路上,存在至少有三件又痛苦又矛盾的事。譬如,身体的软弱倒成为属灵的能力的动力;丧失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属世的贫穷倒成为属灵的富足。
编者按:德肋撒修女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她伟大仁爱的心灵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世界。下面转摘的这篇文章来自社会刊物,足以表明社会各界对她的关注和怀念。
所谓灵命,我个人认为就是灵魂的生命。也许有人会说灵魂还有什么生命呢?记得有一个名人这样说:一个没有生活目的和信仰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泡。
然而正是这些苦难,把他带入了教会,认识了天主,这份信仰成了他承受痛苦、面对挑战的唯一动力。天主的大爱让他在人生的风浪中逆流而上,坚强不屈。不仅如此,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风雨、严寒都挡不住的传教员。
黎巴嫩西罗天主教会宗主教公署财务总管乔治·马斯里蒙席接受本梵蒂冈电台阿拉伯语节目部采访,在他谈到黎巴嫩基督信徒对教宗访问寄予厚望时说:答:我们对教宗的来访抱有很大的希望,因为这次访问对教会
教宗引用本笃十六世的教导,重申“教会绝不可把她的牧民工作,局限于已认识基督福音的人,以‘维持现状’。向外传教是教会团体成熟的明显标记”(《上主的话》宗座劝谕,95)。
教宗方济各在唁电中怀着深厚的情感和由衷的敬佩之情悼念科帕枢机,称赞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会的人,他以慈善和温柔与人交往,见证了牧人的智慧和对他人的需求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