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的一天,我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串既熟悉又陌生的念珠,望着这串陈旧别致的念珠,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那段难忘的日子里。那时我已上小学一年级了,记得当时的教会活动还不自由。
福神父是鲁南传教区的拓荒者,他抵达坡里后,即展开传教工作,先从坡里的周围及黄河沿岸开始,渐伸展至鲁东南、鲁西南和鲁南全境。他穿中国人的衣服,吃中国人简单的食物,留着辫子、胡子。
曹立珊在《春风十年》里圣若翰的基本精神一文中,写到了在讨论圣若翰修会主保的座谈会上,雷神父劈头便问大家:圣若翰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她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再喂到孩子的嘴里。开始,我以为她在逗孩子玩,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告诉我另有原因。
有位老姊妹离教堂很远,需要倒几次公交车才能到堂里,但她每天都是参与完早弥撒后就投身于福传。他们才是教会合格的看门人。教会是福传的基地,是我们每个基督徒的家。
一日三餐,菜里几乎没有油,更别说吃肉。晚上睡在几根竹板定的木床上,一动也不敢动,生怕发出的吱吱声吵醒别的妹妹(修女)。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被子上常常覆盖着从房顶上掉下来的尘土。
圣座驻叙利亚大使马里奥泽纳里总主教向意大利传教新闻社(Misna)说:暴力引发暴力,大马士革所发生的惨案是悲伤、痛苦的一页,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解决冲突将更加困难。
在后来的日子里,丈夫也变得很支持她参加教会里的各项活动。有时教会组织的活动路途较远,她的丈夫还专程开自己家的汽车,把同去的教友一起带上。
这时,意外地下起了雨,大家急忙收拾音箱,一批人都往马路对面的教堂去,原来每次下雨的时候就移到教堂里面的多功能厅里,不管教内教外的都过去,大家都习惯了。
色彩鲜艳的披巾装饰著默里亚巴德圣母朝圣地的双塔。 逾六十年来,默里亚巴德的圣玛利及圣若瑟堂的双子塔,一直令朝圣者尤其是热中冒险的人感到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