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耶稣之死而悲痛得哑口无言的门徒的时刻:面对这现实,能说些什麽呢?
教宗强调,在服务祭台与圣体圣事中,辅祭员有机会接近和熟悉耶稣,向他人开放,并选择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且获得力量达到这目标。今年辅祭员朝圣活动的主题选自《依撒意亚先知书》:我在这里,请派遣我!(依六8)。
我不明白这位耶稣,他挑战我,他让我困惑。像许多门徒们一样,我宁可去跟随另一位较实际、较少要求的主。但是,我和伯多禄有差不多类似的经验,我不知道除了你以外,谁有永生的话!
(公教报讯)英国本笃会艾斯德尔修女(EstherPollak)7月到港主持圣像画工作坊,教授写作圣像画技术,并为学员提供圣像画灵修指导。
耶稣,我的救主!从此,我更加信赖您,永生永世跟定了您,并且安心立志,痛改往罪,以我亲身的体验为您作证。让我尽献余生,背着流血的十字架,为宣扬天主圣教而鞠躬尽瘁吧。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救济所所长克拉耶夫斯基(KonradKrajewski)总主教9月4日发表公告指出,教宗方济各在主持德肋撒修女的封圣弥撒後给1500位有困难的人提供午餐。
李修女感叹:人未到的地方,耶稣自己先来了。一行人对这现象都称奇,觉得不枉此行。吃完午饭,同行的来自香港的林姐问我下午安排到哪里探望麻风病人,我张大了嘴巴:“没有安排去麻风村啊!
第四个问题是关于耶稣死后去了哪里,我们世人在死后也会同他一样去那个地方吗?第五个问题关于耶稣的复活,提问题的是个意大利人。第六个问题是关于站在十字架下的圣母。
耶稣也曾死过,那么他如何保证吃他肉的人就不死呢?要了解耶稣生命之粮的言论,必须看看耶稣言论的上下文。
作为耶稣的门徒,我们自然不会像教外人那样舍本逐末,仅仅追求外在的欢欣舒畅而忽略内在精神的改变与更新,我们必须通过这有形可见的庆祝礼仪,进一步加强心灵的改造和旧我的脱胎换骨,如此才能使轰轰烈烈的节日富有升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