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一生都在教导包容和慈悲的目光,而非判断的目光。西满错在他的判断目光,他将罪过放在人与天主的关系中,把罪过视为宗教的支柱,这是每个时代的道德说教者的错误,是历来法利塞人的错误。
我们应该承认这一切,怀着感恩之心予以接纳,并因此而赞美、祝福和欢天喜地。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与天主共享平安,体验自由。
因此,也得益于他们满怀感恩之心对教会精神遗产的追忆,牧函作者们能够提供的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新派的文字游戏,而是有益的贡献,将四旬期作为一个期待与复活耶稣相遇的契机,还要在煎熬着中东人民的新苦难中找到慰藉。
然而,撒玛黎雅人经过时,却起了同情之心,并以自己的热心救助了这位陷于危难的人。在此,我们可以用“冷漠和热心”来分享这个故事。面对陷于危难的人,祭司和肋未人只是“看了看,便从旁边走了过去。”
若以一颗明了和敬礼之心去参与一台弥撒,比以随意和忽视之心去参与一百、一千次弥撒所得恩宠更多。我们必须设立一个不可侵犯的条规,就是提早几分钟到达圣堂。
如果你没有一颗仁慈之心,你的价值就永远无法实现。就像蜡烛一样,没有芯就会熄灭。
圣母玛利亚,求赐我等之心,仰合尔心!
慈悲便是关乎自由的问题。」慈悲是一种触动内心的情感,「当一个人体验到慈悲时,便由直觉明白了许多事。
里尔科枢机强调,青年将受召省思‘慈悲是生命的理想,是我们信德可信度的标准’。枢机继续说,充满希望和天主怜爱世上每个人的讯息应该从克拉科夫传遍全世界。
今天我们应当问自己:『经常领受天主平安的我、经常领受祂宽恕与慈悲的我,是否慈悲善待他人?经常受到耶稣圣体滋养的我,是否做了些帮助穷人止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