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内心中会说:‘这笔账我会跟你算的!’对吧?我们蒙召与人分享喜乐和分担痛苦时,我们是否能真诚地与哭泣的人一起哭泣,与喜乐的人一起欢乐呢?
关於这些诱惑,教宗没有作出具体的勉励,只是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问题,要每个人在心中默默回答。教宗说:我们对自己身上、对自己心中存在的这些诱惑有多少意识?
圣神则在厄提约丕雅人的心中工作,赐予他信德的恩宠,让他心中感受到一些新颖的事。最後,他要求领洗。这位厄提约丕雅人顺从了圣神。教宗评论说:两个人,一个是福传者,另一个是对耶稣一无所知的人。
当我们缺乏对他人的慈悲时,天主的慈悲将无法在我们封闭的心中找到空间,根本进不去。若我们不向穷人打开心门,天主的心门也会对我们关闭。这实在太可怕了!教宗然後谈到怜悯穷人与悔改的关系。
天主是爱(若一4:8),所以天主的国也就同天主的属性一样,满是光明、慈爱、圣洁、仁善、信义、和平,我们常常向他祈求说:愿你的国来临,就是切望他的仁爱、慈善、纯洁、忠信、光明、正义来到我们中间,临于我们心中
因此,我们不可把祂临在的恩典封锁在我们心中,却应与众人分享祂的爱、祂的温柔、祂的良善及祂的慈悲。圣母玛利亚使我们明白做基督的门徒意味着什麽。她的第一个举动就是聆听天主。
我只好从瓷缸里拿起那枚硬币,然后恭敬地放在乞丐的手心中。只见母亲又从自已的小包中拿出10元钱,轻轻地放在乞丐手中。回家的路上,我挽着母亲的胳膊边走边问:妈,您刚才为什么非要让我将硬币放在他手心上?
在这种态度的背後常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我们行爱德,因为我们是好人,好似爱德是一种我们心中的产物。教宗阐明:爱德首先是一份恩宠,一份礼物;爱的能力是天主的一份恩典,我们必须祈求这恩典。
当孩子们见到我们的时候,欢快地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来欢迎我们,我们一下子便进入了爱的气氛中,心中充满了喜乐。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大多是母亲,也有双亲一起来的。神父把我们安排在一起活动,犹如一个大家庭。
就这样,只有心灵敞开,上主才能带着安慰的恩典和安慰他人的使命进入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