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普罗菲特利希总主教于1931年到达爱沙尼亚时,当地教会还没有任何一本爱沙尼亚语祈祷经书,甚至福音书的翻译品质也很差。总主教渴望向全体爱沙尼亚人民宣讲天主圣言。
中世纪时,圣枝游行逐渐戏剧化:信友首先于城外集合,然后手持圣枝游行到城内主要圣堂,游行时有人持十字架或福音书,象征耶稣的临在。
它告诉我们,康熙皇帝曾熟读四福音书,他非常了解耶稣被钉前夕受审经过;承认十字架之血是“百丈恩流”,特别领受耶稣在十架上说的话,故有“七言一毕万灵啼”的感述。今将《基督死》等作品。
四位新晋牧的主教怀著激动的心情,跪在教宗面前领受傅油,以及主教职务的象征物,包括:福音书、主教权戒、圆帽、礼冠和权杖。
拿起福音书,找到有关章节,阅读那些章节。 教宗最后鼓励信众想想玛利亚,耶稣的母亲的喜悦。他说,玛利亚的心是和平之泉。
拿起福音书,找到有关章节,阅读那些章节。 教宗最后鼓励信众想想玛利亚,耶稣的母亲的喜悦。他说,玛利亚的心是和平之泉。
在衣袋、皮包里放一本袖珍福音书,这对我们会有益处。请你们不要忘记:每日閲读一段福音!教宗最後表示:我们或喜或忧,都应信赖耶稣,祂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在元旦世界和平日那天作出承诺,要克胜冷漠,赢得和平。
主祭在恭读福音前,先在自己的额上、口上、胸前划十字圣号,然後向《福音书》奉香。全体会众藉着这些动作承认基督的临在,祂向他们宣讲喜讯,要求他们洗心革面(参閲:《罗马弥撒经书总论》,60和134号)。
门徒们与基督相遇的这份深刻的信仰经验,借助福音书的记载,跨越历史长空的桥梁,直接触及并深刻地影响当下的基督徒的生活。
聆听天主的圣言,是她在初领圣体时得到福音书并开始阅读它之后所养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