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犹太有两位作农夫兄弟,共同耕种一块土地,粮食丰收后各自分取一半儿。
一位贫穷的农夫,多年以来惯常参与平日弥撒。在一个寒冷的早晨,他正要从布满白雪的田地到教堂去。他听见身后有脚步声,转身一望,见到他的护守天使提着一个装满美丽玫瑰花的篮子,散发出馨香。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张这样的照片,照片中是一位身穿会服的老者在和一位手牵着毛驴的农夫交谈,这位老者就是雷鸣远神父。
十月,秋高气爽,稻熟马肥,正是农夫收获的好季节。而圣教会把这个月份,订为恭敬圣母的玫瑰月,对信友们的灵魂来说,自有其深长之意义。
倘若有人因为上主的启示在某些地方似乎显得与人的自然理性有矛盾就拒绝它,则其愚蠢绝不亚于一个农夫因不懂哲学家的理论就认为它是假的。由自然理性出发提出反对信仰的论证,本身就与理性的。
就如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需要一个考试来总结;农夫们经过辛勤耕作而等待秋天的收获;同样的,整个世界都有一个“日子”向天主交账。
但虔诚人讲了个故事,两个农夫求雨,只有一个人去地里做好准备,你想哪个是真正相信上主的人?这个故事,也使我们领会到一个真理,真信心会带出信心的行为。
《像土豆一样的信仰》里南非农场主安格斯·巴肯(AngusBuchan),是一位来自苏格兰,在赞比亚经营农场的朴实农夫。由于赞比亚发生骚乱,不得不迁往南非继续他的事业。
到了播种的时候,所有的田地都耕好了,但大家都拒绝将麦种卖给他,没有种子,这农夫(狗的主人)将因无法播种而面临饥饿的困境。
看,农夫多么忍耐,期待田里的宝贵出产,直到获得时雨和晚雨。中国成语故事拔苗助长大家一定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