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8年圣玛利亚大教堂正在举行祝圣瞻礼,达尼老和一位神父,谈论圣母升天的道理,达尼老由衷地感慨道:“圣母身灵升天的那一天,在天国是多么盛大的喜事啊!
天主子民的伟大领路人,例如梅瑟,始终给疑问留空间。我们必须给上主留空间,而非自己的十足把握;需要谦虚。在每一次真正的分辨中都有不确定性,这种分辨才向神慰开放。
梅瑟曾向以色列子民陈述天主对待他们的恩爱:天主怎样拣选了他们小小的民族,作自己的子民,怎样以施行奇迹,来拯救他们逃出埃及,摆脱奴隶的生活。然后,梅瑟便向以色列子民指出如何报答天主如此浩大的恩爱。
历史背景迦拉达人书的背景是关于“因信称义”与割损律法(即梅瑟法律)之争。有犹太基督徒坚持外邦人必须接受割损,才是真正属于天主的子民。保禄反驳说:我们因信仰耶稣基督,而非因守法律称义。
首次提到都灵裹尸布的文字记录可追溯到14世纪,当时一名法国骑士据说在利雷得到这块裹尸布。记录显示都灵裹尸布在1578年之前曾多次易手。这一年,裹尸布被保存在都灵的圣约翰大教堂,直到现在。
因此,教宗建议我们像首批殉道者和圣女则济利亚那样,随身携带一本福音。每天阅读一小段福音,可以让耶稣的话深入心灵,使信德更加坚固。教宗说:我建议你们携带一本小福音书,可以放在口袋或手提包里的那种。
事实上,从1914年底开始,圣座就已经关注伤者和战俘的命运,帕切利蒙席(未来的庇护十二世)受命采取协助服务的路线,在战争期间处理了大约60万份信件,帮助4万人重返祖国,向家属提供了5万份通告。
教宗说:这种态度在福音中多次出现,为利而跟随耶稣的人不在少数,包括耶稣的宗徒,载伯德的两个儿子:一个想做总理,另一个像当财政部长,都在争权。
1923年,江门教区前身粤中主教区正式成立,由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管辖,主教座堂设在阳江。翌年,迁至江门,并正式改名为江门教区。
陪同费莱蒙席前来梵蒂冈举行会晤的是圣庇护十世司铎兄弟会的第一和第二总助理普夫吕格尔神父和内利神父。会谈的气氛友好,按既定步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