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耶稣所指示的第二个命令“照顾所需要的人”,教宗说:“耶稣要求他的门徒照顾病人和有需要的人,这就是教会对受苦的人的爱。即使是富有的人,他们的内心也可能被排除在边缘受苦。
和当时所有的犹太教徒一样,他们向上主天主祈祷,同时按照耶稣的教导,称天主为“我们的父”。但为什么如此多的基督徒的祈祷是指向基督呢?福音告诉我们人们常常来到耶稣跟前请求他。
教宗指出:“教会的社会训导有能力评估和面解决人类二十一世纪之初所面对的重大问题”。教宗列出当前的要务是“减少世界财物分配的不均衡;扩大教育的机会;支持可行的成长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天主给我们派遣了圣子,使那些为罪恶的重担所瘫痪的人们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伯多禄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凡信他的都因他的名而获得罪过的赦免”(宗10:43)。
所有的朝圣地必须“充满慈悲,使那些所有来到这些地方的人能够找到平安与宁静的绿洲”。教宗说:“天主的慈悲永不衰减,我们蒙召去作见证,就是说,让它在教会的血管中循环流动。”
我们也想想这种方式是否在我们身上发生,就是当我们碰到了这样举止的人:朴实的话,但慷慨行动;不爱出风头但随时准备派上用场;在救济时有效验因为他根据所聆听的来安排。人会对朋友说:“你愿意聆听我吗?”
24:14他们彼此谈论所发生的一切事。24:15正谈话讨论的时候,耶稣亲自走近他们,与他们同行。
对于他们,圣奥斯定在他的时代就用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比喻作了回应,他对他的子民说:‘如果你爱,你所拥有的就不会少。事实上,如果你热爱整体,其中的一切某个人都有,你也都有。’”
宗教活动场所扩建、异地重建属于宗教活动场所的重大变化,涉及该场所是否还符合宗教活动场所设立的条件。宗教活动场所申请设立时,是按照当时场所的设立地及场所大小来审查其相关条件。
事实上,很多与耶稣同时代的人,面对他们所看到的发生在他们周围的灾难性的事件——迫害、冲突、自然灾害——产生极度的痛苦,而认为世界的末日要到了。他们的心因害怕而感到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