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信德在这么年轻的人身上是很独特的,这个信德是这么清澈和肯定,使他同自己同他人越加诚恳。他格外关心邻近的人:他对朋友们、伙伴们、对与他接近的人的问题和处境很关心,对每日相遇的那些人也很关心。
只要真心愿意的话,我们每个人,即使是一个卑微的乞丐,也可以对他献出爱心,对他人有所帮助。”(原载07年10月4日《文摘报》蒋光宇/文) 一个穷人的神贫精神,更能显示出其纯洁和美丽的光辉。
教宗也强调必须教育儿童对其他的文化具有开放的精神,对他人要知道尊重,对促进和平要努力。教宗认为人性的生态环境也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教导和发扬真正的诚实、团结关怀、以及和谐的文化。
教宗自答说:“可以确定的是教宗不能设法以权威把信仰强加给他人,因为信仰只能自由地赠给人。教宗的任务是保持对真理的活泼感性”。教宗于是提到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大学的第一个根源来自苏格拉底的自我询问。
为救自己的灵魂,也为帮助救他人的灵魂。’因此,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必须摒弃一切阻碍福传的借口,赶快行动起来。”谈到怎样开展福传工作,他说:“其实福传也很简单。
教宗谈到教会赖以生存的圣体这第三个要素说:掰饼也是分享、将我们的爱传给他人的表达。分享并非添加给感恩祭典的道德附属物,而是属于这件圣事。最后,教宗谈到第四个要素,祈祷。
促进和谐当务之急是“让每个人都坚信,不可以天主的名义,煽动对他人的蔑视、仇恨和暴力”。
对于施舍的人,我会问两件事:‘你是触摸他人的手还是扔下硬币?你是看着你所帮助的那人的眼睛,还是望向别处?”接近穷人的痛苦教宗最后表示,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应借助圣神的力量在世界上播撒希望。
我们与复活耶稣的相遇使我们复活,也帮助我们使其他人从不信的黑暗坟墓中复活。
「耶稣清楚意识到,祂是为他人而生活:为天父、为人民,而非为自己。祂不停奉献自己:对人民奉献自己,在祈祷中对天父奉献自己。祂也度传教的生活:『我是由天父派遣来宣讲这些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