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徒的经验教宗首先强调:“传福音的历史始于上主自己的热切愿望,即召唤每一个人并与之进行亲切的交谈。宗徒们是首先告诉我们这事的人,他们甚至说出了他们与主相遇的日期和时间(参阅若十五12-17)。”
数年前,自从王医生行动不便后,沈祖宏、张绿漪和杨慧芳等教友便自发地开始轮流每主日为这位热心老人送圣体,直至她去世前的最后一个主日。本堂赵宝军神父也经常电话慰问,或前去探访行傅油圣事。
天使奉命下凡招聘真热心之人,结果那个目不识丁的老人中选,那个落选的中年教友无论如何都想不通,什么,就他,连个天主经都不会念,还真热心呢?
两位老人诉说着过去的岁月,没有抱怨,没有不甘,只有甜蜜,只有感恩。现在的刘老师一身是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前列腺癌,一只眼睛也看不见了。可刘老师却说:一切都是天主的安排!我们感谢天主!
退休后他每年都回到江阴发放助学金,走访江阴的敬老院、聋哑学校、培智学校,对困难学生、困难老人给予资助。除了帮助家乡学子和老人外,他还参与江阴同乡会创办的刊物《江阴乡讯》。
4日一早,一位70多岁的大娘,蹬着三轮拉来了家里的彩电和电锅,项师傅拆开检查后发现都是线路问题,用电烙铁焊接和更换线路的方法帮助老人修好了两个家电。
在河北省会郊区的一间修院里,住着十位七八十岁无家可归的老人,由修女照顾着她们。让我惊讶的是这些老人的生活态度,她们几乎过着比修女还像修女的生活。
这位圣人于公元一百年生于巴勒斯坦,年轻时不断追寻真理,前往许多传统的希腊哲学学府探讨真理,直到有一天在海边遇见一位神秘可敬的老人,他的谈话令儒斯定陷入危机,因为他指出人仅靠自己的能力无法满足自己对神的期望
在河北邢台赵庄的一间修院里,住着十位七八十岁无家可归的老人,由修女照顾着她们。让我惊讶的是这些老人的生活态度,她们几乎过着比修女还像修女的生活。
唐老师还经常去老人院和医院慰问、陪伴、服务。前些年,唐金龙老师不但是信德报的热心读者,也是热心公益的爱心奉献者。作为早期的进德之友,进德公益许多工作人员都知道这位爱心老人的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