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强调圣经不是自然科学的教科书。他说:创世纪的叙述为我们揭示的基本真理指出,世界并非由相互对立的力量组成,它的起源和稳定性来自圣言,天主永恒的理性,天主继续不断地支撑着宇宙万物。
圣经上说:“你不知道天主的仁慈是要引导你悔改吗?你顽固不化,拒绝悔改,只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天主的报应罢了。到那一天,天主的正义审判,将显示出他们的报应。天主必将按照个人的行为给予奖罚。
根据圣经章节,我们曾有一段时期被排拒在天主的慈悲之外,现在我们却得以过蒙受天主慈悲的生活。在这层意义上,今年的合一祈祷周与慈悲禧年有一种美妙的巧合,而且这禧年也是一起省思基督信仰核心的时机。
教宗向他们解释了世俗权力为公益效劳和为个人贪婪提供便利的区别,继续以圣经事迹讲解慈悲的意义。教宗说:财富和权力如果本着公正和爱德的原则用於为穷人和大众服务,就可成为促进公益的积极因素。
《圣经》叙述的救恩史与蛇这个动物有关联,《创世纪》和《默示录》都提到它。在《圣经》的描述中,蛇既是罪的象徵,也是救恩的奥秘。
在圣经里面平安这个词出现了很多次,它在希伯来文里面是Shalom的意思。
(申五21)教宗强调,圣经的法律不是叫人欺骗自己,以为在字面上的服从就能引向一种人为的救赎。法律的任务是将人引向贫穷,开放心灵,与天主建立关系。那些体验到天主慈悲的人才懂得同情和怜悯别人。
他每天祈祷,“并把圣经作为历史的记载”。他认为“如果不硬抠字眼,圣经与现代科学并无强烈抵触。”道恩斯出生于南卡罗莱纳州,1939年从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后,在贝尔实验室任职。
教宗解释说,在圣经中“天和地”的表达经常出现,意指整个宇宙世界。耶稣称一切终将“过去”。不仅大地,就连天空也要过去。教宗解释这里说的天空意指宇宙,而非指天主本身。
大圣若瑟以天主圣子为子,以天主之母为妻,圣经尊之为“完人”(玛1:19的“义人”有全德意义,参见《圣经辞典》196页),可是天主圣子,取人性,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7-8);圣母也被利剑刺透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