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在三钟经祈祷活动中阐明,圣体圣事、“天上食粮”、“生活且真正的食粮”不会“变魔术般地立刻解决所有问题”。基督圣体是高过于我们所需的食粮,“因为祂满足我们大家对希望、真理、救恩的饥渴”。
这个经验每个人都会遇到,要么自己的肉身和心灵直接体验到,要么近人和亲人的病苦或周遭的环境触及我们心灵深处,这些痛苦向爱、希望、信德本身提出挑战。
喜悦、忧虑、和痛苦都能在静默中传递─所谓「尽在不言中」往往令表达方式锦上添花。这么一来,静默带动更活跃的传讯,要求彼此敏锐地聆听,把人际关系的标准和内涵提升。
在罪恶和无辜者的痛苦前我们设问:上主,你在哪里?但当我们不会以善阻止罪恶时,问题必定会转向我们,问我们所应负的责任。
我们也会了解到,藉着祈祷我们并不能免去遭受的考验或痛苦,而是能够在与基督的共融中看待这些痛苦,参与祂的痛苦,期待也同祂一起享受光荣。
渐渐的,那种把痛苦同罪过联系起来的古老解释越来越明显地立不住足了。数不清的事例显示:痛苦不仅仅是因远离天主而罪有应得的后果。 在希伯来圣经的中心,约伯的形象是这一哑谜的活生生的象征。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6日上午向近五百位国际大会代表致词说:真福若望保禄二世是一个完美的见证,他以坚定的信德和生理的痛苦,证明什么是爱天主、爱教会与爱世界。
在讲道中,教宗谈论痛苦圣母,邀请众人感谢圣母接受了母亲的身份。(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4月3日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清晨弥撒。在进堂时,他特别念及新冠疫情后的困境。
我将进一步关注修女的培育,解决她们生活上的困难,使她们更充满信心地投入到牧灵、福传和社会服务事业上来,发挥她们的积极作用,提高她们的服务质量。
我选择在这样一个日子里给你们写这封信,更能以心体心,去体会你们失去孩子的那份痛苦心情。你们不要期望这封信能为你们带来些许安慰,恐怕它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