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十五,5) 这种和基督亲密结合的生活,在教会内是以一切信友共同享有的精神方法,特别是以积极的参与圣教礼仪来营养(五);教友应当这样去利用这些精神方法,即当他们在一般的生活条件之下,善尽自己的职责时
在这方面﹐堂区能发挥极大作用﹐不只作为精神服务的中心﹐更能成为「网络」﹐使所有团体和教友组织都深觉自己真的是基督的使徒。 事实上﹐挑战就在于如何使世界了解﹐基督信仰并不与人类理性矛盾。
随着“梵二”精神的落实,在神父的不断激励下,如今很多教友已有改变,开口的多了,行动也多了。这时,我们的目光面向陌生人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掉我们身边熟悉的人。
与梵二大公会议礼仪本地化改革的精神格格不入,结果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延缓了发展新教友的进程。神职人员应该都是一视同仁的,无偏心,有权根据情况决定其慕道期,这是对信仰负责任的表现,慕道者该听从之。
教宗首先强调,梵二大公会议意识到信友参与礼仪的困难,他们无法完全理解礼仪中的用语和举止,於是依照《礼仪宪章》的精神,颁布了这道关於圣乐的训令。
梵二《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第67号早已阐明:『一切生产过程应配合人的人格及生活。』」关於这一点,教会社会训导始终坚持「以友爱作为调节经济秩序的原则」。
这样做正是遵循梵二《牧职宪章》的教导,在教会和政治团体之间携手合作。教会与意大利政府於1984年签署了《拉特朗条约》的修正协议,建立一种政教分离的独特形式,严格划分了教会和国家各自的职责。
圣座宗教交谈委员会是根据梵二大公会议,特别遵照《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Nostraaetate)的精神,推动跨宗教对话的执行机构。
在世俗化的西方社会里,非常需要他们所代表的“慷慨精神和信仰勇气”。
教宗说,世界主教会议是保禄六世于1965年9月在梵二大公会议最后阶段设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宗与全球主教间的团结与合作,对教会情况有确切的讯息,对重要的课题进行研讨,并在教义和牧灵行动上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