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窦福音》最後一章记述耶稣复活的事迹,以此揭示基督的奥迹。痛苦和受难并不是耶稣的结局,接踵而来的便是祂的复活,一个新开端。那麽,我们该如何向今天的人宣讲基督呢?
弥撒选读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创世纪》,谈到加音和亚伯尔的事迹。《圣经》中首次提及弟兄这个词。这原本是一个兄弟日益情深的美好故事,结果却以悲剧收场。
苦路源于耶稣被钉十字架前所走的路途,通向加尔瓦略山的事迹。苦路共十四处,分别记载了耶稣即将钉死的经历以及他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教诲。在此之前,我所了解到的大抵如此。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记载圣保禄宗徒为了宣讲救主耶稣,便从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的事迹谈起。教宗阐明,天主的救恩是一段走向时期圆满的旅途,一段有圣人也有罪人的旅途。
圣史若望记述了耶稣最早的两个门徒蒙召的事迹(若一35-39)。若望和安德肋起先是洗者若翰的门徒,他们一听到师傅称耶稣为天主的羔羊(36节),便跟随了耶稣。
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治好病人的事迹,耶稣让人看到一条转变的道路,民众因此跟随祂。教宗指出,民众跟随耶稣不是因为祂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是因为耶稣的讯息抵达了他们的心灵。
当天礼仪选读的福音记述了圣母往见依撒伯尔的事迹(路一39-48)。依撒伯尔向玛利亚高声喊说:那信了由上主传於她的话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45节)。
梵蒂冈电台就新真福的事迹,采访了阿马托枢机。他说:答:新真福是德国人,玛丽安希尔传教会(CongregationofMariannhillMissionaries)会士。
他透过达味王认罪并以信赖上主之心接受屈辱的事迹,指出谦卑是成圣之道。教宗也告诫我们,天主会赦罪,但腐败之伤很难癒合。教宗围绕既是罪人又是圣人的达味展开弥撒讲道。
布隆迪女士玛格丽特·巴朗其瑟(MargueriteBaranktse)收养孤儿,成立孤儿救助中心平安之屋(MaisonShalom),致力於消除暴力循环的事迹,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