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没有恩典、没有无偿给予、没有爱德善行的信仰,最终会让我们悲伤”。教宗邀请信众自问:“我的信仰如何?我是将信仰视为机械性的,是与天主间的一种义务和利益关系吗?
耶稣告诫道,若只爱我们的友人,我们就没有作什么特别的。教宗说,“特别的”是指超越通常的做法,超越功利主义的推理、谨慎计算。
没有天主,事物难道不能顺利进行吗?”当时他担任圣座教义部部长,这个命题是他于1990年出席里米尼各民族友谊大会,在演讲中提出的。
首先,为我们的教友没有热情地欢迎这些教外朋友而感叹。 教堂是我们基督徒参与礼仪的活动场所,是基督徒之家。进入圣堂有如进入自己的家一样,我们就是圣堂内的主人。
(若一3:1)有一弟兄许久没有来教堂参与弥撒了,所以神父到他家探访。神父开门见山地问他:“干吗许久没有望弥撒,你有什么事缠累?”该弟兄答道:“事,倒没有。不过,我对参与弥撒不感兴趣。”
我观察到社会上这样的现象:假如村里有个好吃懒做,不把土地种好,不把家庭经济搞好的人,没有一个人说:就冲他那样我也不好好种地、不好好过日子;假如我们身边有个同事经常旷工,不上班,月月没有收入,同样没有一个人这样说
对方没有说话。“喂,说话啊?”电话那头又一阵沉默之后竟传来低低的啜泣,继而是毫不掩饰的痛哭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怎么了?
但因突发情况,需要紧急抢救病友,我的手术被推迟了四个小时,当时我心里非常平静,没有丝毫的抱怨。在手术前,我一直在准备自己,呼求天主与我同在。
竭力默观圣经中活生生慈悲的天主,和那位从不放弃、怜悯罪人、宽恕罪过、慈悲为怀的天主子基督的生命奥迹。
教宗说:与病人友爱般的同甘共苦,让我们看到人类生命真正的美,其中也包括人的脆弱。如此,我们便可认出每个人的尊严与价值,无论他处于何种境况,从受孕到死亡的哪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