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爱”,都因为爱而充满喜乐,都希望拥有爱。只有找到了天主,人渴望爱的心才能满足。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基督,就是爱。其次,爱就是生活在天主内。
今天的福音中这位有幸的麻风病人,遇到了主耶稣基督,他也主动来到主耶稣前,祈祷祂治愈自己(谷1:40-45)。主耶稣基督不仅治愈了他的麻风病,更要求他按照梅瑟的法律所规定的,去让司祭检验,感谢天主。
我们常常来圣堂祈祷,参与教会活动的人,都是选择“留下来”的门徒。而有些人却停止了祈祷,基本上不来圣堂了,那是因为他们感到主耶稣的福音“生硬”,不符合他们的“期盼”,而选择离开了。
抚顺堂区南堂班组分组情况抚顺堂区颇具特色的班组玫瑰花雨组:有100多人每天公念玫瑰经,特别为教会发展和有需要的人祈祷,一年大概有两次定期的大型聚会。
我渴望,复活的耶稣可以拯救我脱离这极度的无助,可是,我仍然不想祈祷。那天神父讲道理的时候,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叫吉姆的教友,每天中午12点都到教堂,坐在教堂里两分钟后离开。
其实,这就是祈祷。祈祷是直接与耶稣对话,也许我们的心仍然混乱,我们脑中充满怀疑,甚至有对基督和基督徒的蔑视。我希望每个年青人,最后都能打从心底提出这个问题:「主,你是谁?」
我们要知道:司铎职乃是天主爱情、智慧、权威的杰作,他们虽蒙主召选,但也是软弱的受造物,故应该以宽容之心对待神父,并为他们献上热诚的祈祷。网友热帖看完很感动,如果每个人都理解神父,该多好,为你们祈祷!
首先,就是针对动荡不安的世界境况,呼吁人们继续为世界和平祈祷,并向主导战争的人们发出正义的声音。
生命有苦有乐,信仰好似一剂良药,能够化苦为甘,使生命富有价值,让喜乐满溢心间。很多人在心灵迷茫时,信仰为他们指明了方向;在历经苦难的洗涤时,信仰为他们化解了痛苦,获得了一份生命的洒脱。
他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减少别人的痛苦,增加别人的喜乐。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民间普遍贫穷,无力就医者甚多,吴若石神父平易近人、谦逊温良,有着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