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的比喻教友演讲分享白鹿上书院朝圣之旅小组圣经分享中国传统“和”文化与宗教经典讲座学习圣经是一件愉快美好的事情,但是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圣经也是一件枯燥困难的事情,为了丰富学习信仰生活,特别安排了歌唱赞美、学员代表演讲分享、读经辅祭礼仪操练
主教们可以在这个主日举行读经员授职礼或类似职务的委托礼,借此强调在礼仪中宣读天主圣言的重要性。
在这特殊的纪念日,教宗方济各在伯多禄大殿主持了晚祷礼仪活动,正式开启10月特别传教月。教宗以省思玛窦福音里“塔冷通的比喻”中要出远门的主人的内容(参阅玛二十五14)开始他的讲道。
教宗在礼仪讲道中以耶稣的“怜悯”为核心,阐述教会牧人应有的态度。教宗说,“怜悯是《福音》的关键词,它铭刻在耶稣的心中”。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让每个天主教徒都能参与圣祭礼仪。司铎短缺的团体提出,它们需要有人长期留在当地举行弥撒,而不只是巡回而已。
「他们必须通晓原住民团体语言,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加以默观,认识原住民文化的象征和符号,以理解如何举行本地化的礼仪」。
这是圣座宣圣部部长贝丘枢机于十月十九日在意大利克莱马主教座堂主持意大利籍天主之仆、宗座外方传教会殉道会士阿尔弗雷德·克莱默内西神父列真福品的隆重礼仪时指出的。
当天礼仪选读的《若望福音》记述了耶稣对群众说的话语,“到我这里来的,我必不把他抛弃于外”(六37)。教宗指出,耶稣的这个教导乃是预先告诉我们,那些不去祂那里的基督徒必被赶走。
在当天礼仪选读的福音中,耶稣洁净圣殿的举动看似「挑衅」,实则是要振聋发聩,引导人们改弦易辙(参阅:若二13-22)。
教宗表明,在将临期的尾声,当天礼仪的两篇读经引领我们注视「两片沙漠」,也就是两位不孕的妇女:依撒伯尔和三松的母亲(参阅:路一5-25;民十三2-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