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的人却会拒绝聆听这种关于“末日”的圣经内容;也有的人喜欢用这种内容去“恐吓”其他人。其实,万物都有一个“期限”,有出生,必有死亡;有开始,必有结束;有强壮,必有虚弱;有春天,必有冬天。
虽然探子回报那地极好(并带回果品),但百姓却畏惧当地巨人和坚固城池,拒绝上去占领那地,违背了上主的命令(申1:25-26)。问6:百姓为何不敢上去?
他们不拒绝盘距于心的暴力,心中丝毫没有温良。因此,灵修层面和政治社会层面息息相关。问:那么,哪一条灵修之路能使我们成为教宗方济各所说的和平匠人呢?
教宗提到阿尔巴尼亚也有过关闭门户,拒绝接受耶稣的平安的时期。他说:不久前,你们的国门也曾关闭,用否认天主和禁止宗教自由的门闩锁上。
耶稣的心是平安的,任何境遇他都会感谢天父,当门徒摒弃他,当伯多禄否认他,当人吐唾沫在他脸上,耶稣没有发怒,而是饶恕他们,拒绝报复。
教宗首先反思耶稣圣诞的画面,谈及接纳基督所享有的和平以及拒绝基督所导致的悲剧。教宗谴责丢弃文化,称这文化不放过任何受造物及受造的人类,甚至连天主也不放过,最终导致暴力和死亡。
教宗指出,许多儿童遭拒绝、被遗弃,他们的童年和前程被窃取;即使在富裕国家,也有许多儿童成为家庭危机的受害者,他们接受的是空洞的教育,过的是非人性的生活。有人竟敢为自己辩护,说让儿童来到世上是个过错。
教宗继续说:发生这事,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拒绝圣神的作为。如果你心灵封闭,信德则不能进入。天主父始终吸引我们走向耶稣;是否向耶稣敞开心灵则取决於我们。
你若有能力作到,不要拒绝向有求于你的人行善……若他人没有加害于你,你不应与他争辩。
教宗在写给枢机的信函中说,伯多禄·托·洛特拒绝一夫多妻制,坚决维护婚姻不可拆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