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术结构改善的需要不仅体现在战争阶段,也反应在战争的后果上。1950年的圣年当中,圣年的目标之一便是邀请天主教徒为梵蒂冈电台的发展募款。荷兰教友与其奉献款项,他们送了一个100千瓦的发射塔。
葬礼那天,《加的夫郡报》摘了她写于1945年的几篇日记:5月18日战争结束了,我想回波尔多去,可是,那儿还是家吗?父母已经死了,丈夫也不在了!谁会接纳我呢?
战争、地震、残杀也是如此。
教宗直截了当地告诉布什,他本人反对伊拉克战争。他对中东地区因伊战和圣地(巴勒斯坦)引发的严重动乱深感不安。
1942年,20出头的布朗加入北非的英军第八军团,在大炮和坦克的轰鸣里染上了战争恐惧症,甚至想逃走、自杀。
我们只要想想『30年战争』便可见一斑。」在基督徒自相残杀的地方,就没有见证。教宗表示:「我们必须为这段历史祈求上主赐下莫大的宽恕!那是分裂频繁的历史,这不只在过去,也在今天发生。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9月18日带领信友诵念三钟经时提到战争遍布世界各地,勉励众人要为世界和平祈祷。教宗也鼓励信众按照福音的精神生活,选择耶稣指示的正确道路。
宗教改革进程伴随着权力争夺、暴行和战争,接连不断地引发宗教战争。从那时起,宗教改革每逢百年都举行纪念活动,总是以争辨、交锋,甚至敌对的态度来纪念这事件。这一次则不同。
教宗说:「因着福音的喜乐,我们将成为身穿白衣的教会,在天主羔羊之血的洗涤下洁白纯净;在毁灭我们世界的战争中,祂今天仍倾流宝血。」
面对离经背道的战争逻辑,生命权也与努力促进和平息息相关。因为没有和平,人的整体发展就无法实现。因此,寻求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先决条件,要求我们对抗不义,以非暴力方式铲除那些导致战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