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强调,这是因为「圣神改变心灵,拓宽门徒们的眼界,让他们能着手为众人推展天主的伟大工程」,跨越「人人习以为常的文化和宗教藩篱」。
他们推心置腹地讨论了一个问题:从远方而来的弟兄们在欧洲修道究竟是该融入当地文化,还是要个别保有自身差异?
内容从他与前任教宗们的关系到他的“边缘”概念及他与南美文化的关系,到他在国际政治上扮演的角色都包含在内。
他始终寻找最好的方式来“进入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甚至穿上僧侣的袈裟。后来他明白,必须“呈现儒家文人的生活型态,穿他们的服装”,而且要研究他们的著作,在与中国社会的文化和习俗的对话中介绍基督信仰。
宗教与文化同源,宗教与社会也同源。人类生活在文化社会中,其宗教态度与宗教情操,必然影响着其思言行为。
只有具有一定的灵修、神学、文化、政治等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的中青年神职人员,教会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在大会闭幕文件中,与罗马教宗共融的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全体主教们重申:拉丁美洲人民最重要的文化资产是“对爱的天主的信仰”。主教们怀着谦虚的心情承认基督信徒生活和牧灵工作的得失。
另一个现象是有个存在已经几乎五百年的修会,这个修会一向有能力向历史上和文化上敌对的势力挑战,借着会士们的聪明才智和忘我的精神,把福音带到天涯海角,方济各·沙勿略、利玛窦、罗伯托·德诺比利等人就是明显的例子
我们所经验到的陌生和文化冲击绝不仅仅是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的问题,而是那些为天主永恒的崭新所救拔,走出庸庸碌碌的生活、踏上新的征途的人们的经验。
这是中国第一个官方文艺团体在梵蒂冈城亮相,也是教宗第一次在梵蒂冈城观看中国艺术家的表演,双方的第一次意义非凡,被看做是一次“文化破冰之旅”。1966年建成的保罗六世礼堂位于圣彼得大教堂的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