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己说,成人应该把放射性核污染的影响具体地说出来。他邀请教宗与受害者一同祈祷,“好使我们能够意识到彼此的痛苦,并爱我们的近人”,“让世界各地的人努力合作,从我们的未来中消除核辐射的威胁”。
圣诞马槽提醒世人,天主并非高高在上、隐而不见;相反地,祂降生成人,来到尘世。因此,搭建圣诞马槽等同于「庆祝天主的临近」:天主始终与祂的子民同在,但是道成肉身的时刻,祂与世人「亲密无间」。
天主子降生成人,来到我们中间,带领我们归向天主,好使我们享受天堂的福乐。他的诞生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盼望、有了希望。这是普世人类的大喜讯。”
天主降生成人,与门徒们在一起直到被钉在十字架上。祂陪伴他们、教导他们,以爱纠正他们”。这种亲近也出现在两位厄玛乌的门徒身上,“耶稣缓慢地走近他们,使他们明了生命和复活的真义。”
教宗说:“以种子为象征的天主圣言并非抽象的话语,而是基督本身,即在圣母玛利亚胎中降生成人的天主圣言。因此,接纳天主圣言亦即接纳基督本人。”
教宗解释道,耶稣不是遥远的天主,祂降生成人以完全的、人类难以想象的方式启示给人类。教宗引用天主教教理的话说:“这是天父等待已久、应发自祂子女心中的祈祷。
教宗问道,圣史若望为什么使用“血肉”一词,而不是用更优雅的词语“降生成人”来表达呢?他说,用这种方式是愿意指出“我们的人类处于软弱和脆弱状态”。“这也告诉我们天主成了脆弱的,是为近距离接触我们的脆弱。
祈祷有如迎接圣言的再次降生成人,“我们是‘圣体龛’,天主圣言希望在其内得到款待和守护,好能探访世界”。但我们不能把《圣经》当作工具,利用《圣经》来肯定“自己的哲学和伦理观点”,却应盼望是一次会晤。
因此有青年和成人打坐的画面,他们在静默中收敛心神,半闭着双目。这些人在做什么?在默想。这是一种受到赞赏的现象:实际上,我们生来不是为了不停地奔跑,我们拥有一个不能总是被践踏的内在生命。
六年前,两位修女发初愿那天,刘丽丽修女的父亲跟黄洁琦修女的父亲互相倾诉:“我辛辛苦苦把她培养成人,就来到这里……”黄修女的父亲说:“我也是,辛苦培养了,读了书,出来就来这里。之后她妹妹也跟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