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教宗表示:“在基督徒隐修生活中,工作一直受到极大的推崇,它不仅是为了自己和他人养家糊口的道德责任,也是为了一种内在的平衡。工作帮助我们与现实联系。”
“耶稣也在十字架上祈祷,祂再次呼喊了‘阿爸’,祂是绝对的代祷者:为他人,为所有人,甚至为那些判祂罪的人祈祷。在十字架上,天父的恩赐得到了实现,祂献出了祂圣子毫无保留的爱作为我们救恩的赎价。”
整个重建工作需要齐心协力、与他人团结一致来完成。重新建设意味着在各层级当共融的匠人、合一的编织者。「我们要是以这种方式重新建设,我们就能让弟兄姊妹看见」。这里便带出了第三个词:看看(参阅:路九9)。
后来,他受聘保障拉合尔城内,尤其是在圣若望天主堂附近基督徒的安全,他以极大的牺牲精神履行这项任务,甚至为他人奉献生命也在所不惜。他是一个非常淳朴的青年”。
教宗说:“亲耳听见他人讲述自身有高峰、有低谷的种种信仰经历,是不可取代的事。在书本中读到、在电影里看到、在互联网上查到,这一切固然有用,但绝非同一回事。这传递是真正的传统,由长者具体传递给青年!
最后,教宗指出,这样,“我们也将变得心怀怜悯,懂得在接近他人的伤痕时毫不严厉、不带偏见”。(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通过反省之后,大家认为从天主教会的信仰中可以看出万物是天主所造,他赐给人类共同生存的资源,任何人不应贪占浪费,而造成他人的贫乏。
今天被尊称为圣玛利亚米凯拉的修会会祖原是西班牙的贵族成员,在马德里天主之圣若望医院遇到一个卖淫受害女孩后,决心放弃她的社会地位,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他人,并于1845年为受剥削的妇女开设了第一个收容之家。
它不是无可奈何的死守教条,而是出于不愿伤害慈父与他人的心甘情愿。它是慢慢学会以慈父的眼光看世上、看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好恶做判断。信仰需要去爱、去宽恕、去放下心中的一切纠结。
利玛窦始终乐于为他人付出辛劳,耗尽精力,去世时只有57岁。教宗谈到,这位伟大的热忱使徒、耶稣会士在生命的最后时日说,他不知道是为去见天主而感到幸福,还是为不能继续使命而感到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