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印耶稣五伤的玛德·罗宾曾说:“每个人生都是一座加尔瓦略山(耶稣被钉死的山上),每一心灵都是一个革责玛尼山园(耶稣受难前祈祷的地方)。在那里我们每人都该默默喝自己生活的苦杯。”
圣体会分四组:旨在培训新教友的圣依纳爵会;旨在帮助成人教育与孤儿洗礼的护理天神会;旨在照顾病人和埋葬死人的圣若瑟会;及旨在归化非基督徒而成立的圣方济各沙勿略会。
信德年的宠恩西安教区信德年活动还有很多:为照顾不能参与长期培育的教友,教区在2012年11月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厄玛乌使徒培训班;先后派遣传道员赴山东济南、甘肃天水、平凉和陕西三原教区,举办圣经福传学习班;
厄玛乌的两位门徒不就是真正的感觉到:当他在路上与我们谈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不是火热的吗?(路24:32)即当我们读圣经时就是与天主相遇,天主在向我们说话;我们便能从圣经中得到天主的启示。
换句话说,天主不愿意济贫式的救赎,而更愿意与人同行,并肩前进,沿途指引,提纲挈领,开发思维,自力更生的协作式救赎,这正是厄玛乌二徒的救赎之旅。
耶稣借着前往厄玛乌的两个门徒,亲自告诉我们这件事实:「谈话讨论的时候,耶稣亲自走近他们,与他们同行。他们的眼睛却被阻止住了,以致认不出祂来」(路廿四15~16)。
清代大画家吴渔山神父赋诗志纪:“堂前街静少尘埃,驾过从容问几回,诗句笑看留御府,始名忻阅下乌台。旌旗晴拂当门拥,炉篆花迎入户来,拜手执香同父老,欢声歌祝似春雷。”
李子惟忠孝之气勃发于中,故死逢再生,得以终天年而遂乌鸟之情,敬孝母亲。不然,至于骨暴砂砾也几希。可见“死亡不算是那样可怕的敌人。
昔日在加里肋亚湖边,许多人甘让耶稣征服过来:他们原本寻求肉体和心灵的康复,结果被耶稣恩宠的力量所触动。另一些人却是他亲自召选的,成了他的宗徒。
我曾指出初期信友团体的原始核心成员的形成,是始于几个加里肋亚的渔夫与耶稣相遇,被他的目光和说话所吸引,接受了他那迫切的邀请: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