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科枢机又强调,需要注意的是,传播福音不意味着把一切都沦为平庸的对话或纯粹促进人性的工作。传福音则是过去的拉青格枢机多次提到的要注视的3条基本规则。
讨论的一大主题是整体生态皈依,「迫切需要与教会结盟」来捍卫人权。不少人为保护大地而丧生,这些牺牲催促教会介入,或许可以针对侵犯人权问题设立教会的国际观察员。
早在1985年,贝尔格里奥就应邀介绍了菲奥里托神父撰写的第二本书,题名为《分辨与灵性争战》。当时,贝尔格里奥写道:「灵性分辨意味著勇敢地在我们人的面容上看见天主的轨迹。」菲奥里托神父终其一生如此奋斗。
关于黑耶稣雕像游行活动,在菲律宾棉兰老岛服务长达40年的宗座外方传教会会士达安布拉(SebastianoD’Ambra)神父向本新闻网表示,该国每年都会举行这传统活动,通常穆斯林和其他宗教的信徒也以尊重与和谐之情参加雕像游行活动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雅四1-10)也提到这一点,雅各伯宗徒说,与世俗友好就是与天主为仇。教宗接着表示,这种对世俗的挂念、这种比他人更重要的切望是世俗的精神,谁若呼吸这种精神,他就是吸入“天主的仇敌”。
教宗在讲话中首先提及,天主教与信义宗基督新教的信徒于1980年一同前来,承认《奥格斯堡信条》中表达的共同信仰,其核心为“一个身体……一个洗礼,一个天主”的宣言。于是,教宗对这三个要素进行了反思。
要“恢复尊严”,需要“从偏见走向对话、从封闭走向融入社会”。事实上,融入社会是个有“组织、渐进而重要的过程,需要从相互了解认识开始,耐心前行并展望未来”。
波佐神父采访教宗方济各(梵蒂冈新闻网)波佐(MarcoPozza)神父的教宗方济各访谈录《罪恶与美德》(Deiviziedellevirtù)一书,将于3月2日由意大利“里佐利出版社”(Rizzoli)
1992年至2006年期间,他与耶稣会士们一起担任基督信仰生活团圣依纳爵运动灵修指导小组成员。2000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神学院做访问学者,并在当地的“圣母和英国殉道者”堂服务。
当天的福音记述复活主显现给厄玛乌的两位门徒(路廿四13-35),教宗指出,如果我们停止“沿著以自我为中心的轨道运行”,接受那只有与天主相遇才能产生转变的步调,从悲伤过渡到喜乐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