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感谢并鼓励印度基督徒,特别是喀拉拉邦的基督徒,他说:我感谢印度教会和喀拉拉邦教会在传教工作上的努力和为信仰作出的见证,你们要如此继续下去。
玛利亚修女讲述说,她在14岁时蒙天主的召叫度奉献生活,她确信这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来自天主,她不能向天主说不,而且这给她带来平安。
我们能否从生活的片面看到整体,或从整体看到片面?我们的生活是否全然圣洁,甚至包括生活中的细节以及每日固定的生活?
从今以后,我不能再做儿戏的事,不能再有无谓的思想,不能再谈恋爱和婚姻。主啊!求你使我今后常能想到你的旨意。原来南丁格尔有着更高的目标,她的虔诚信仰使她发出了炽热的爱,她效法耶稣去服务有疾苦的人。
一般的人,在跟别人往来的时候,往往希望别人顺着自己的心意,要求对方按着自己所喜欢的去做。我们每个人,希望别人了解我们,希望别人喜爱我们。原来我们人的生活,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因而疏忽了别人。
父亲还是走了,母亲在悲痛之余,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这一挑就是十二年。期间,侍奉年迈的祖父祖母,使他们得以安度晚年,寿终正寝,伺候卧病在床的外祖母,直到她荣归天国。母亲的一生,是节俭而慷慨的一生。
神父,一个多么崇高神圣的名号。在外教人眼中这是个很神秘的职业,在我们教友生活中,与神父的关系更为密切。常听老一辈的教友讲,以前教友们视神父的旨意为天主的旨意,教友们极为服从。
当高敬畏一遍一遍地提出离婚时,刘纪坤有时也抱怨天主说:“主啊!祢不是说给人安排的都是最好的吗?为什么给我安排了这么个无理取闹的?然而我又想,天主既然给了我这样一个她,就一定有祂的旨意,唯愿尔旨承行。”
在当今这个福传的时代,在天主圣神的感召下,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传道员,他们既要照顾家庭,过好日子,又时刻不忘向周围的人播撒福音的种子。
我们透过他人的眼睛,深感其痛苦,使我们自己已深深进入了他人的心灵和思想之中。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便深受触动,从而尽力以某种慈悲的方式,迅速地做出反应。我们能够成为慈悲的,因为天主是慈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