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刊文指出,中国永远不会忘记在汶川地震中,日本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永远铭记一支日本救援队向挖掘出的死难者遗体脱帽致敬的场景。中国人民对此次大地震给日本民众带来的灾难感同身受。
在叙述了青草和水之后,圣咏的场景转移到一个帐幕内,是牧人和他的羊群生活的帐幕,圣咏的作者在那里受到款待。在这里也呈现一派安静的气氛。
此外,教宗与儿童见面的场景非常生动、直接触动人心,我希望所有人都能体会了解,得到收获。
无人理睬的聋哑人和刚去世的好朋友是教宗叙述耶稣祈祷的两个场景。这两种情况若不是在耶稣所走的路上发生,让耶稣有机会在众人面前向天父祈祷时流露出人性和天主性的独特一面,它们是不会有共同之处的。
另一张令莫纳罕女士很震撼的照片,是一个微笑着、健康的5岁小女孩,她是一个早产儿,手里拿着自己初生时在医院加护病房里依靠各种机器和管子维持生命场景的照片。
那时候没有婚纱,没有礼服,没有乐队,这些场景都是在我刚结完婚后听祖母给我描述的。那时候祖父已经去世快五年了,听着她的描述我看到了祖母眼中又泛起思念的泪光。
整幢建筑物以其美轮美奂的小教堂最具特色,经常成为婚纱摄影的场景。
谁能疏忽这样的场景呢?球员进场前,弯下腰抚摸一下草皮,并且在胸前划十字。不用言语,只用肢体语言就生动地诠释了信仰的内涵。谁会忘记2002年世界杯决赛的横滨之夜呢?
福音中耶稣痛哭耶路撒冷的场景使我们对这爱有许些了解。耶稣哭了!耶稣为耶路撒冷哭泣,这哭泣是天主无能为力的全盘反映:天主不能不爱,不能弃我们於不顾。
但你们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队消防人员接到报警後便呼啸着冲向火灾现场;但他们到了那地方後却发现水箱里连一滴水都没有。我们若东奔西跑地宣讲却不祈祷,不就和他们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