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不断传播救恩的喜讯,实现福传及推动人类发展。此类全面发展,是摆脱疾病和饥饿奴役的唯一道路。正如教宗指出的,“这是唯一能够使非洲人民摆脱饥荒和疾病奴役的方式”。
这里人称神父村(圣召村),至今已为教会奉献出5位神父和7位修女,其中有2个为教会奉献多子女的家庭(奉献4个圣召的家庭:余保卫神父、余秀瞻修女、余秀豆修女、余秀甘修女;奉献3个圣召的家庭:余信望神父、余恩我修女
教宗然后强调,慈悲牧职的重要性要求告解司铎获得适当的培育,因为与祈求天主宽恕的信徒相遇,是个与救恩有关的真实会晤,在这会晤中上主慈悲的力量完全彰显出来,带来改变、皈依、治愈和宽恕。
换句话说,这位宗徒辨认出救恩的进程从何处展开:它并非从零开始,而是从负数,也就是从罪过开始。
王东峰先后到石家庄市赵县基督教主恩堂、柏林禅寺,栾城区南赵村天主堂,详细了解宗教工作情况,与教职人员深入交谈,并走村入户听取信教群众的想法和意见。
因此,他「学会当时刚摆脱奴隶身份的人的语言,用简浅易懂的话语教导他们救恩的喜讯」。拉瓦尔神父的牧灵关怀赢得了「穷人和受排斥者的信任」。
接著,教宗引用《启示宪章》的教导,阐明“《圣经》中的救恩目的、灵修幅度和降生成人的原则”。可见,“《圣经》不是一本历史书籍,也不是纪实报导,而是完全面向整个人的得救”。
他说:「不论是个人或子民的救恩史,都扎根于启程、离开和前行的意愿,这并非自发的举动,而是回应召叫、信赖许诺。圣保禄可能会说,这是在耶稣基督内赐给我们的天主恩宠。『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
教宗指出,天主在救恩史上总是施予怜悯,因为怜悯已铭刻在天父的心中。天主对子民的爱总是充满著怜悯,在祂与子民的盟约关系中,凡是怜悯的行为都来自天主,而人似乎总是缺乏和远离怜悯。天主对子民说:“厄弗辣因!
教宗解释说,上主不厌其烦地一再重复“万民”这两个字,“上主说万民,因为在祂内心和祂的救恩中不排除任何人;万民乃是让我们的心超越人性的海关,超越基于自私且不受天主喜爱的本位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