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出来,给各位主内的神父、会长及义务发行员弟兄姊妹提供参考和借鉴。希望各地教会形成一个读教会书报的好氛围,做文字福传的勇兵。
曾参加一些在弥撒中举行的神圣礼仪:祝圣新铎、婚礼、葬礼,但神圣的氛围总被不时举起的手机及其发出的闪光和咔嚓声所搅扰。感觉礼仪好像成了记者招待会,参与礼仪的不是局中人,而是旁观者。
张世斌神父(左一)和王道宇神父(奉香者)代表邢台教区神长教友在袁引修女的追思礼仪上。本文是一位香港前辈修女及其修会多年慷慨奉献与一个地方修会顽强成长的美丽故事。
公元1603年,徐光启年41岁,因事去南京,原拟再访利玛窦神父,因利氏已去北京定居,乃拜谒了驻堂的罗如望神父。
教宗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刚刚晋铎时,一次,正和一些大学生在堂里。一对年轻人准备在堂里结婚、举行婚配圣事弥撒。但是,堂务会的秘书却说,‘不行、不行’。
陈宝山牧师(张摩西代读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下午)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同仁、同工、同道: 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关于基督信仰与现代传媒的学术研讨会,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河北基督教《天友》杂志事工的开展
(佚名)(陈耿洪摘自《羊城晚报》2004/6/5)
在此,我受两社陈红星社长的委托,代表他,代表两社,向参与此项活动并慷慨解囊捐资助学的所有宗教界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改善办学条件、重建麻其小学而不辞辛劳,做了大量工作的大通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
(陈德兰)
要知道,你要人家怎样对你,首先应该学会怎样对人家……”原载《羊城晚报》2004/6/26陈忠爱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