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神父修女的年避静,就是重新找到那个点,然后在期盼与等待中去选择、去实现我们的计划和目标——就是回应上主的呼召,虽然会受到多元化信息的影响,但是我们任然要坚持,在祈祷中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
教宗说,上主会因我们慈悲的爱而满足,因我们以祂的名俯身关怀他人的不幸而感到安慰。
必须首先感动自己,让自己的生活福音化,如此,我们的讲道才可能成为火种,燃烧自己,成为火把照亮自己,引领他人!而且我们讲道分享的目的也在于此!其三,要条理清晰。
我们能为他人做有益的事,一起做且能做到。这就是大公主义旅程。关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冲突,教宗认为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真诚对话,好不陷于战争。
教宗说:以好的心态和分辨的态度服务,使我们成为教会的人,不是教权主义者,而是教会的人,‘为他人服务’的人,不为自己留下任何东西,总是与众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为众人服务。
为他人祈祷也意味着为亲戚、同事、朋友的好消息而感谢上主,为事情进展顺利而感恩。此外,为亡者祈祷是另一个感恩的标记,感谢他们留给我们的见证。
任何一个向天主说的‘是’,为我们和他人而言都是救恩史的起源。教宗说,在这将临期,天主渴望探望我们,等待我们说‘是’。
「一个人若是在归属基督上日益增长,发现基督的目光转向每个人,他怎能抱持排挤他人的生活态度呢?你们要从修院的共同生活开始做起,观察是否有人被排挤,独自待在角落。
教宗最後说:我们不要害怕走出去,以她的目光注视他人。这样的目光可以使我们成为弟兄姐妹。这是有可能实现的,因为我们都处在母亲的怀抱之中。
教宗最後总结道:「当天主启发我的内心,要求我为他人做更多事,召叫我祈祷时,我是否愿意向接近我的天主上主敞开心门呢?天主与我们同在,天主接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