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总会在有意无意中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在谈及信仰的时候,尤其是对教外朋友谈及信仰的时候,表现得羞羞答答、无所适从,故常常把和我们拥有同一信仰的社会知名人士或团体拉过来壮胆。
每到主日天,他总要催促媳妇给哑巴兄弟们发信息,叮嘱他们一定要主日罢工、进堂。有的离家远的哑巴兄弟,参加完弥撒后,张超夫妇总是热情地邀他们到家吃饭,休息后再回家。
连凤玲,四十六岁,衡水景县李香屯人,进教二年俺一边安慰病人家属,一边情不自禁地大声哭求天主的可怜:“主,求你看顾这个可怜的孩子,求你救她吧!”
直到弥撒结束,我没听到一次手机铃声、没看到一次接打电话;进堂的人有增无减,观礼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我们必须自己努力,使能相称所接受的天主的恩宠,进而以慷慨的生活与勇敢的归依来回应得救的宣报。教宗说圣格莱孟一世在写给格林多教会团体的信中,也指出它对教会的理想。
在今天的国内教会中,教友是福传的主力军。每个教友都带着基督的肖像,散发着福音的馨香,以不同的身份分布在社会的各阶层。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身边那些还没找到基督真理的人,他们最需要什么,他们又在找什么。
有一次岳玛丽去了一个村子,进第一家,主人就毫不客气地说:走、走、走,我们不欢迎你。
天主为家庭创造万物,救主从家庭进入世界,救恩从家庭而延续,教会由家庭而成长。“他们每天都成群结队地前往圣殿,也挨户擘饼,怀着欢乐和诚实的心一起进食。”
教区的历史悠久,由意籍方济各会士梅书升于1710年开教至今。现在教区有36位神父,60位修女,圣堂及祈祷所46座,有教区修院、方济各女修会及孤儿院、幼儿园等教会福利机构和修会团体。
当然我也不例外,常常处于这样的一种氛围当中,必不可少的会对我的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从小就会有一种被灌输的意识存在:教会是一个我有义务为之付出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