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并藉着他使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天主重归于好,因着他十字架的血建立了和平。历史背景:救恩不是只为人类个体,乃是整个受造界的复和(参阅罗8:19-21)。
祈祷、守斋和施舍是四旬期旅程的特征,其中包含着十字架和舍弃。因此,教宗勉励我们在这个愈加人工化、追求功利和排斥天主的世界里向天主和弟兄姐妹开放。
在一切似乎丧失、悲痛,感到需要放下十字架的时候,那正是最接近复活之时。正是在黎明前,光到来之前,夜才变得更黑暗。在最黑暗的时刻,天主介入,使人复活。
朝圣队伍最前面是公义会的会旗,再后面是十字架,之后是神父修女及众教友。上山途中,大家齐念玫瑰经,默想圣母玛利亚全程参与吾主耶稣的救世工程。玫瑰经念完,大家稍加休息,本堂袁神父带领大家咏唱圣歌。
十字山下的圣若瑟堂前广场,安放着一尊数米高的耶稣负十字架的雕像,教友们从远处便可以望见,从内心深处默思耶稣的苦难。
他说:受苦的兄弟姐妹,生病和残疾的人,是与耶稣基督的痛苦相结合的弟兄姐妹,他们在艰困时刻效法耶稣的十字架及祂的生命。这敷上油的痛苦带动他们为整个教会前行。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只在天主的旨意上承行得怎么样,在基督爱人的精神上实践得怎么样,在跟随基督背十字架上紧跟得怎么样?说不定一个穷苦的乞丐可能要比他们得到天主更多的青睐。
她会从信仰角度看问题,不怨不忧,甘心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把一切苦处默默地奉献给天主。在三年生活困难时期,生产队的牲畜全部饿死,农业耕种等农活只能以人代畜。
耶稣张开双臂,似乎在对我说:孩子,来我这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我同时感到身上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
门徒背叛出卖,被人轻视诬陷、耻笑怒骂、侮辱鞭打,最终死在十字架,彻底的失败,而这正是他得胜世界战胜世俗的超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