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台上并非只要有慷慨忠诚的态度就足够了,而是要更加认识到自己有重大的责任去为弟兄姐妹服务。
教宗在弥撒讲道结束时,祈愿圣神把和平带给基督徒团体,并教导基督徒态度温良,拒绝在背后议论他人。教宗方济各说,基督徒团体内的温良在今天有待重新发现。温良的美德多少有些被人遗忘。
"但他就是凭着这勇气、这种坚持不懈的态度,一直坚持向前"。 有时,我们到上主面前"为一个人祈求一件事"。
我也和妈聊教会的事情,谈到教会目前的世俗化现象,尤其是很多教友对信仰的态度流于形式、调侃多于虔敬、戏说多于深思的问题,妈的表情很严肃,她说她虽然不能进教堂,对信仰了解的也不多,但是既然选择信仰,就不能采用随便的态度
我认为,这是重新认识他的灵修态度的好机会,因为这不仅是不愿表露的谦虚态度,也是一项牧灵宗旨。教宗方济各不愿在他所拥护的许多事情上居中心地位,而是以默默无闻的方式进行,丝毫不表露,例如他宏大的牧灵计划。
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应该承认有某种强硬的世俗态度与宽容和健康的国家与社会世俗观作对”。
我们与人交往,应把人当人看,当天主的肖像看,不以任何方式伤害对方,这即最高的心理态度,同时不能产生一种占有欲,看到你的朋友与异性的义往,不能以嫉妒或更卑劣的方式伤害对方所交往的异性朋友。
欢乐不能买卖,是一种有待父母与子女培养的分享态度,它能够让人对弱势群体更加慷慨。家庭和睦或不合都体现在餐桌上。
我们从他的态度和抱怨中可以知道,他也一定常常把责任推卸给他人:‘他们在我之前先下去了,我是个可怜人,都患病38年了!’这是一种丑陋的罪,怠惰的罪。
教宗还说,把自杀式袭击者视为殉道者的观点令基督徒厌恶,因为殉道意味着作见证、忠於福音,而他们的死与天主子女的态度没有丝毫关系。殉道者不为自己而活,不为肯定自己的主张而战,只为忠於福音而死。